台下的议论声尚未完全平息,一位戴着银边眼镜、身着浅灰色衬衫的中年男教师缓缓举起了手。
他坐姿端正,镜片后的目光透着几分严谨与沉稳,举手的动作既礼貌又带着一丝急切——显然,他对林风提出的招生理念有认同,更有疑虑。
这位教师姓王,曾是县一中的优秀语文教师,深耕基础教育领域二十余年,多次获得市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
林风在筹备院校时,特意亲自登门拜访,用诚意和办学理念打动了他,邀请他来负责两所学院的基础学科教学,为学生筑牢文化知识根基。
此刻,他站起身,微微欠了欠身,声音清晰而恳切:“林校长,您提出的‘德育为先’理念,我从心底里赞同。毕竟无论是航海还是安保,从业者的品德和责任感确实比单纯的分数更重要。但是……”
王老师顿了顿,眉头轻轻蹙起,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这样的标准在实际招生中会不会太难把握?品德、意志力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全靠招生老师的主观判断,很容易出现偏差。而且,把品德放在首位,会不会让我们错过一些分数高但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的学生?更关键的是,这会不会导致我们招不到足够数量的学生?或者招来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后续跟不上专业课程的进度,反而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和学院口碑?”
这番话句句落在实处,没有空泛的质疑,全是从教学实践和招生实际出发的担忧。
话音刚落,台下立刻响起了细碎的附和声——不少教职工纷纷点头,眼神里的疑虑愈发明显。
坐在王老师旁边的一位青年数学教师,甚至悄悄在笔记本上写下“招生数量风险”“教学进度适配”两个关键词,显然这些问题也困扰着他。
林风向王老师投去赞许的目光,等他坐下后,才缓缓开口:“王老师问得非常好,这三个问题——标准难把握、数量不足、基础薄弱,正是我们推行新招生理念时必须直面和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我接下来要和大家详细探讨的内容。”他的语气依旧沉稳,没有丝毫回避,反而主动将问题摆到台面上,这份坦诚让台下众人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
“首先,关于标准把握的问题。”林风走到讲台边缘,身体微微前倾,与台下的距离更近了些,“大家放心,我们绝不会凭感觉、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一个学生的品德。后续招生办会联合各位老师,共同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评估流程和访谈提纲,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品德、意志力,转化为具体的考察维度。”
他抬手在黑板上写下“三维考察法”,然后逐条解释:
“第一是情境模拟,我们会设计一些与航海、安保相关的虚拟场景,比如‘海上航行时发现同组同学操作失误,你会怎么做’‘遇到群众不配合安保检查,该如何处理’,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观察他的责任意识、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二是深度访谈,招生老师会提前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围绕‘家庭生活’‘校园实践’‘困难经历’等话题深入交流,比如问他‘有没有主动帮助过身边有困难的人’‘遇到挫折时是怎么克服的’,从细节中判断他的品性。
第三是多方求证,我们会联系学生的班主任、任课老师甚至同学、家长,通过推荐信、电话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一个人的品德,终究会体现在长期的言行里,不会只靠一次面试就能伪装。”
说到这里,林风看向王老师,补充道:
“当然,这对招生老师的能力和经验确实是不小的考验。所以接下来我们会组织专门的招生培训,邀请有经验的班主任、心理老师给大家授课,确保每位招生老师都能掌握科学的评估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偏差。”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