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同人>我的钢铁萌心:以德皇之名> 第1035章 彼得格勒战役(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5章 彼得格勒战役(三)(1 / 2)

彼得格勒,这座曾经被誉为“北方之都”的辉煌城市如今已沦为一座散发着绝望气息的巨大囚笼。

德军持续一个多月的围困如同一把冰冷的锉刀,正在一点点磨去这座城市最后的生机与活力。

走在彼得格勒的街道上,昔日涅瓦大街的繁华早已荡然无存,许多建筑物的窗户用木板钉死,或者干脆只剩下黑洞洞的窟窿,那是德军炮击和空袭留下的伤疤。

街道上散布着来不及完全清理的砖石瓦砾,偶尔能看到电车轨道上摆着被烧黑的电车骨架。

城市往日的车水马龙和人声鼎沸已然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死寂,这种死寂时常被远处沉闷炮声与凄厉空袭警报以及飞机引擎轰鸣打破。

然而与这种死寂相比,饥饿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主宰。

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每天消耗的粮食数量是巨大的,对于被德军完全包围的彼得格勒而言粮食储备告急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面包的配给量已经降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工人和前线士兵每天或许还能分到薄薄一片掺杂着木屑和草籽的黑面包,而普通市民、妇女和儿童,所能得到的仅能勉强维持生命。

街头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裹着能找到的所有衣物,面容枯槁,眼神空洞,在彼得格勒六月的寒风中等待着那一点点可怜的食物配给。

时常有人因为虚弱或疾病直接倒在队伍中,再也无法站起来。

“妈妈,我饿……”这样的低语,在无数个昏暗的角落里回响,然后被母亲无声的泪水所淹没。

宠物早已消失不见,任何可以下肚的东西都被搜刮一空。

死亡成了家常便饭,起初,人们还会为街边的遗体覆盖上一块布,后来,连这点怜悯的力气和物资都成了奢侈。运尸车每天穿梭在街道上,将一具具皮包骨的尸体运往郊外匆忙挖掘的集体墓坑。

除了饥饿,疾病也威胁着彼得格勒的人民,尤其是痢疾和伤寒。

干净的水源成了奢侈品,医疗物资极度匮乏,医院里挤满了病人和伤员,但医生们却缺乏药品,甚至缺乏基本的消毒手段。绝望像瘟疫一样传染,侵蚀着人们最后的抵抗意志。

彼得格勒的人民面临着困境,守卫这座城市的俄军军队状态同样糟糕。

士兵们同样处于半饥饿状态,他们的配给虽然略高于市民,但远不足以支撑高强度的战斗和警戒任务。

许多士兵的脸颊深深凹陷,眼窝发青,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一些人开始出现坏血病的早期症状。

装备和弹药的匮乏同样严重,重炮的炮弹需要精打细算,只有在德军试图试探性进攻时才会进行有限的还击。

轻武器的弹药库存也在下降,士兵们被严格要求节省子弹,燃油储备几近枯竭,仅能保证少数车辆和坦克执行最关键的任务。

很多固定火力点甚至拆除了损坏坦克的炮塔,将其作为固定炮台使用,因为它们已经无法开动了。

最消耗士气的无疑是希望似乎正在消失。

将近一个月前,当援军正在赶来的消息传来时,阵地上的确曾爆发过短暂的欢呼,但是现在....

来自南边拉多加湖方向的炮声时断时续,而德军对他们的围困却丝毫未见松动。

小道消息在战壕里秘密流传——援军在丘多沃那边撞得头破血流,损失惨重,根本无法突破德国人的钢铁防线。

官方宣传依旧在强调“坚守待援”,但士兵们看着天空中德意志帝国的飞机和远处纹丝不动的德军战线,眼神中的怀疑与日俱增。

逃兵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尽管被抓到的下场就是被战地宪兵队就地枪决,但依然有人选择逃离自己的战线。

剩下还坚守在岗位上的士兵,他们坚守职责更多是一种麻木的坚守,出于军人的职责,出于对身后家人(如果他们还活着)的模糊责任感,或者仅仅是出于一种不想死在逃亡路上的懒惰。

负责彼得格勒城防的总司令是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尤登尼奇将军,他的指挥部设在斯莫尔尼宫地下深处一个加固的掩体内,这里相对安全。

尤登尼奇今年已经六十岁,头发和修剪整齐的胡须都已全白,身板依旧挺直,穿着笔挺但领口有些磨损的将军服。

此刻他正坐在办公桌后,面前摊着一份刚由来自莫斯科最高统帅部的电报。

电报的内容千篇一律:“坚守彼得格勒,援军必至。望你部发扬俄罗斯军人光荣传统,挫败敌军围困企图,不得后退半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