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4章 教训(2 / 2)

与此同时,新厂区的优势也开始显现。

更合理的流水线布局和更先进的设备,使得生产效率提升了近百分之二十。

专门设立的设计师工作室和样品间,为创作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黎书禾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设计研发和品牌建设上,她与几位有潜力的年轻设计师组成了创新小组,开始尝试将更多元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敦煌壁画、青花瓷、山水意境等,与现代时装语言进行融合。

这天晚上,黎书禾带着几份新设计的概念图回家,想听听宋祈年的意见。

宋祈年正陪着宋曦搭积木,看到她摊在茶几上的图纸,便让儿子自己玩,拿起图纸仔细端详。

“这是新的系列?”他问。

“嗯,”黎书禾坐到他身边,指着图纸解释,“灵感来自宋代的山水画,想用层叠的晕染和留白手法,体现在面料和剪裁上。你觉得怎么样?”

宋祈年对服装设计是外行,但他有着极强的审美和逻辑。

他指着其中一件带有渐变色的长裙设计:“这个色彩过渡,生产工艺能实现吗?成本会不会太高?”

“这个问题提得好,”黎书禾眼睛一亮,“我和技术部门讨论过,可以用数码印花尝试,虽然成本会高一些,但如果能做出效果,可以作为限量款提升品牌形象。”

宋祈年又看向另一张男装设计图,上面运用了书法笔触的元素:“这个意向很特别,但日常穿着会不会太突兀?”

“所以我们打算用在配饰或者内搭的细节上,”黎书禾拿出细节图,“比如衬衫的领口绣线,或者袖扣的造型。既要体现文化感,也不能牺牲实穿性。”

宋祈年点点头,放下图纸:“思路很清晰。把握好度就行。”

他的肯定让黎书禾信心更足。她收起图纸,感慨道:“有时候觉得,做品牌就像带孩子,不能急,要慢慢养。东欧那次,就是心太急了。”

“吃一堑,长一智。”宋祈年看着她,“你现在,很稳。”

得到他这样的评价,黎书禾心里比签下大订单还高兴。

随着工厂运营日益步入正轨,黎书禾开始有意识地培养管理团队,将更多日常事务授权下去。

她成立了“管理委员会”,由李嫂、老张、市场部王经理等核心成员组成,共同参与重大决策。

她深知,一个企业要想长远发展,不能只靠一个人。

年底,工厂召开了年度总结暨规划大会。

黎书禾在报告中,没有回避东欧项目的失败,但更多地展示了这一年在内部管理、市场深耕和产品创新上取得的扎实进步。

当屏幕上显示出今年稳步增长的业绩曲线,以及明年清晰务实的发展规划时,台下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会后,黎书禾站在新厂区宽敞明亮的办公楼前,看着员工们陆续下班离去。

夕阳的余晖给现代化的厂房镀上了一层金色。

李嫂走到她身边,欣慰地说:“书禾,看着厂子一步步走到今天,真像做梦一样。”

黎书禾笑了笑,目光深远:“李嫂,这还只是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