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祈年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跌倒了,爬起来就是。”
他的话语简单,却充满了力量。
第二天,黎书禾在工厂召开了全员大会。
她没有掩饰这次的失误,坦诚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并宣布了接下来的调整策略。
她的坦诚和担当,反而赢得了员工们的理解和尊重。
大家意识到,领导者也会犯错,但敢于直面错误并及时调整,才是最重要的。
会议结束后,工厂的氛围虽然依旧凝重,但那种压抑的迷茫感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知耻后勇的决心。
晚上,黎书禾修改着新的市场拓展计划书,神情专注。
宋祈年在一旁看自己的书,偶尔抬眼看看她。
“我想把这次失败的教训,还有我们总结的经验,都写进公司的管理手册里。”黎书禾忽然抬头对他说。
宋祈年眼中掠过一丝赞许:“这个想法很好。”
东欧之行的挫败,像一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在“黎书禾服装厂”内部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但也让湖水下的根基变得更加清晰可见。
黎书禾没有沉溺于自责,而是迅速将这次教训转化为工厂规范化管理的契机。
她亲自牵头,组织各部门骨干,开始系统地编纂《黎书禾服装厂管理手册》。
这本手册不仅涵盖了从设计、采购、生产到质检、出货的全流程标准,还专门增设了“风险管控”和“决策流程”章节,将东欧项目失败的教训市场调研的必要性、风险预案的重要性、集体决策的严谨性——都以条款形式明确下来。
“我们要让每一次跌倒,都成为前进的垫脚石。”在手册定稿会议上,黎书禾对核心团队这样说,“制度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让我们走得更稳。”
手册推行之初,难免遇到阻力。一些老员工习惯了凭经验做事,对繁琐的流程和书面记录感到不适。
黎书禾没有强行压服,而是组织培训,亲自讲解每一条规定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并挑选了东欧项目作为反面案例进行剖析。
渐渐地,员工们开始理解,严格的流程是为了避免更大的错误,规范的管理是对每个人劳动成果的负责。
就在工厂内部进行着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时,之前深耕的东南亚市场传来了好消息。
与深圳华艺公司合作推出的“禾·韵”系列,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过硬的质量,在当地几家高端百货的销售数据稳步攀升,尤其受到当地华人精英和追求东方美学的外籍人士的青睐。
华艺公司的陈明哲经理特意打来越洋电话,语气兴奋:“黎厂长,市场反响比预期还好!我们计划下个季度增加订单,并且希望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同步上柜!”
这个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工厂的士气。
黎书禾抓住机会,顺势提出了“巩固东南亚,稳拓西欧”的海外市场新策略。
她不再追求盲目扩张,而是要求市场部对每一个目标市场进行至少三个月的深度研究,包括消费者偏好、竞争对手分析、渠道特点和文化禁忌。
“我们要打有准备的仗。”黎书禾在战略会议上强调,“‘禾’牌走出去,代表的不仅是我们的工厂,从某种程度说,也代表着中国设计的形象。我们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更不能给国家丢脸。”
她的格局和责任感,感染了团队的每一个人。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