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网游>大宋财经周刊> 第300章 分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0章 分歧(1 / 2)

范仲淹出现了,大宋朝的第一位活圣人。

他出身低微,少年寒苦,立志读书当官改变命运。做官之后,一路从基层干起,见识到了民间的苦难和不公。

二十五年之后,他带着丰富的经验还有调理天下的雄心,回到了中央。

此时,他已经名满天下,追随者如过江之鲫。

他向年轻的皇帝宋仁宗赵祯建议改革,这天下再不改就要完蛋了,国家的所有力量都将被耗干,华夏文明完蛋了。

那时候,北军和西军的军费已经占据财政的九成,文官一百个砍头九十九个还有一个漏网的。

天下疲敝,烽烟四起,眼瞅着又是一个王朝末日。

文武是和谐了,可是百姓遭殃了,底层士兵完蛋了,整个国家的生产系统疲于奔命还是满足不了帝国的消耗。

他提出十条建议:严明官吏升降;限制官僚滥进;严密科举取士;慎选地方长官;公田养廉;重视农业生产;减低徭役强度;建立多层次动员体系;提高行政效率;落实惠政,重建朝廷信用。

此即,庆历新政。

用白话总结:限制官员权力,解放百姓自由,扶持农商生产。

但好景不长,即便范仲淹已经有了不少的追随者,可他还是低估了反动派的力量。

朝廷在任官员加起来两万七千多人,这还只是官。加上吏员和中层军官,数量还要翻上数倍。

据司马光后来整理国家档案统计,大宋庆历年间的高级食税者,总数在十三万左右。

这些人,每个月最少收入三十贯。

一年,这些人至少要消耗掉八百万贯的国家财政,这还是按着他们清正廉洁来计算的。

以当时的监督管理体系,加上贪污和浪费,八百万至少要乘以三。

朝廷疯狂征税,高峰时达到四千四百万贯,搞得民间连生了孩子都养不起,只能丢给野狗或者送给河伯。

就这样,朝廷还是连连赤字。

范圣人要改革,过惯了奢靡的日子,官员们怎么舍得重新回到普通的高福利水平。

天下疲敝关我们什么事儿,泥腿子死不死的,能保证收上来税就行呗,总之就是一个歌照唱,舞照跳。

不让我们吃得爽,那我们就捣蛋。

契丹南下,西夏东侵,再来一遍。

无奈,赵祯再怎么苦苦坚持,到了1045年,他也坚持不住了。

再接着搞,马上就是唐玄宗的复刻,满嘴仁义道德的文武们都已经疯了,他也只好投降。

范仲淹出京,富弼下课,庆历新政宣告结束。

历时四年多,在庆历新党的努力下,国家生产得到一定恢复,民间起义规模逐渐降低,官员治政水平略有提高。

然而在他下野的数个月之内,新政全部废除,一切外甥点灯笼,照旧了。

富弼痛定思痛,觉得范仲淹还是太依赖皇帝了,新党也不够组织严密,目标明确。

回到洛阳,他寻访知己,苦苦寻找对策。后来,他组织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并找到被赵家抛弃的魏王势力,二者一拍即合。

组党,以夺取国家最高治理权为手段,以限制文武蹂躏天下为目标。

这一回,他要杀向最高的位置,不再依赖皇权,真正的实现“布政天下”。

在河北、京东历任十年,他重新树立了威望,也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十年之后,他王者归来。

平章事,枢密副使,集贤殿大学士。

无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