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网游>大宋财经周刊> 第183章 舆论风波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3章 舆论风波起(2 / 2)

“对,要收也先收权贵的!”

“咱们服了徭役,做了工,已经够了,不欠任何人的。”

司马康表面和气,内心里却紧张的要命,这种直指国本的事儿他敢写,明天司马家的族谱就要清空了。

“诸位,你们写了条子吧,都交上来,我一定帮你们呈递。”

他很怀念司马光还在京的时候,起码遇到任何事,都有一个愿意教导和指引自己的人。

现在,他得独自扛起所有了。

-----------------

东城外,赵顼轻车简从,扮做一个年轻的学子,领着几个仆从在新汴京的建设工地上闲逛着。

初看,一切井井有条,到处生机勃勃,简直就是人间盛世。

可逛的地方多了,他开始皱起眉头来。

除了河道挖掘、土方运输、烧砖铺石等核心业务,工人们还算是过得宽松,其他的周边配套服务,全然是一些欺行霸市的家伙在控制着。

这些人就像叮人的牛虻,正在这片工地上到处乱串,寻找着可以下口的机会。

走到一处枯死的大榆树,有些败兴,他正打算掉头回去。

忽然看到两个男子推搡着一位书生,嘴里不干不净,把人一路往远处赶。

他很奇怪,书生跑这地方来干嘛,也要跟着干体力活挣工钱么?

那书生跌跌撞撞,连连告饶,不断祈求对方还他什么东西。不过俩帮闲显然不肯,踹了几脚,将书生丢在一旁。

赵顼吩咐贴身太监将人叫过来,打听一下到底出了什么事儿。

书生是个中年,三十大多,两鬓已经有了些许白发。

一见赵顼是个身份高贵的老爷,赶紧躬身施礼,报出了自家名号。

他原本是禁军的随军文书,从京畿路一直跑到永兴军路,一干就是七年,今年总算是役满准许回乡了。

结果刚到城外大营,不知道为啥就炸了营,大伙全跑了。

现在上头也没个说法,他想回禁军,可是整个番号现在都是逃军,是被追捕的对象。

想回家,里长也不敢收留,毕竟他也没有拿到裁退的手续。

混来混去,只能跑到城外找活干,因为工地上有不少西北禁军的工人,他就寻思接着干老本行,代写家书。

结果遇上把头了,代写家书也归行会管,他这样的“野人”不允许私自接业务。

赵顼就问他,既然有行会管,那就加入呗。大宋行行业业,哪里不都有行会么,这有什么稀奇。

书生苦的脸上都能淌水了,这哪是什么正经行会。

什么也不提供,只是在此处揽活,一天便要交十个钱的抽水钱。

本来他代写书信,一封便只要五文钱,一天能接七八个活。自从这行会来了,垄断定价,一封信必须十文钱。

现在人家都不找他写信了,自然这十文的抽水也交不出来。

“你这般的人还有许多?便是炸营了找不到去处的。”

“三十来个,多的许是去了别的地方,还在开封的便是这些。”

作为一个皇帝,赵顼对军队的事情还是非常敏感的。听说书生是炸营逃军的文书,立马怀疑起韩琦的奏报。

他可是没收到半个字关于逃军的,而且还是准备退役的禁军,这后面到底还有多少事?

朝廷的银子一分没少花,若是连最根本的禁军都搞出来乱子,那这个表面和谐的大局,真的就是最好的局面么。

他让一个皇城司的人跟着书生去找人,然后叫人去喊李长安。

国债的钱你卖了,可我的士兵却沦落为乞丐,你得给我个说法。

等了小半个时辰,李长安匆匆赶到。

一见面,赵顼就开始追问韩琦带回老兵裁退的事情。

“我不道啊!富相公没说么,这一万多人原本是韩琦用来闹饷的西北兵,到我手里就这些人,没本地兵啊。”

李长安一推二五六,把锅甩给了富弼。

“此事都是富相公跟韩相公商议,欲知详情,还得问此二人!”

赵顼又问他,为什么只管一部分工人,把外围服务弄得一塌糊涂。

李长安两手一摊,惹不起呗。这些把头恶霸什么的,各个后面都是勋贵,惹了小的来老的,要是真闹起来,他的工程就要耽误了。如今只能抓大放小,先就这么对付着了。

赵顼眼露厌恶之色,这分明就是搪塞,你李长安还有想不出来的法子?

“真惹不起?”

“唉,官家不信就随我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