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林译内心却另有一番盘算。他存了借机“骗取”更多后勤物资的心思,故而并不急于发动总攻,反而频频向后方发报,强调敌军负隅顽抗,亟需补充大量弹药。他深知,若将来真要在这片土地上立足,没有稳定的补给渠道,就必须趁现在为自己囤积足够的本钱。
战至24日,林译所部全歼被围日寇,顺利达成第一阶段作战目标。然而这场缅南的局部胜利,对于千里之外国内主战场的危局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同日,常德方向的170团在惨烈抵抗后,丢失全部外围阵地。一营长、二营长相继殉国,全团伤亡殆尽,残部被迫退守城内,形势岌岌可危。
但战场的玄妙之处,往往在于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日军109联队因伤亡过重,不得不停止攻势,等待部队轮换。他们未曾料到守军抵抗如此顽强,火力亦如此凶猛!
而本就损失不小的234联队,当夜竟遭国军部队突袭,险些被反包围。
这一转机,源自一只“蝴蝶”的振翅:原已后撤休整的暂五师,刚刚修复电台。虽未能联系上军部,却意外截获一道“全力驰援常德”的命令。
师长审度自身位置,发现所处地势极佳,加之作为湘军对当地路线颇为熟悉,于是当机立断,挥师出击。
战局虽未因林译所赠的有限武器而根本逆转,但57师凭借增强的火力重创日寇两个联队,不仅完成了初步阻击任务,也为自己赢得了喘息的时间。
暂五师凭借这些武器得以顺利突围、完成阻击,更积蓄出反攻的余力。一系列阴差阳错的因缘际会,正在战场上悄然发酵。
翌日拂晓,第二十九集团军与第七十四军完成集结,向日寇外围封锁线发起猛攻,成功打开通道,兵锋直指常德城下。
同日,中美联合航空队再度出击,对鬼子第6联队实施精确轰炸。联队长中畑护一当场毙命,其炮兵大队亦遭重创,战力骤减。
在缅南战场,林译所部向耶南马发动攻势,当日即破城而入,完成对守敌的合围。孙军长主力同时攻陷良礼彬,兵锋直指日寇第三师团本部。与此同时,邱军长所部已基本肃清中南半岛残敌,驻缅军陷入岌岌可危的绝境。
战场形势正朝着对华夏有利的方向倾斜,这恰恰是花旗最乐于见到的局面。日寇抛出的“绝对防御圈”计划,此前一直让美方倍感棘手。这意味着即便花旗陆海军推行跳岛战术,仍要直面数十万固守岛屿的日寇。
因此,尽可能将日寇主力牵制在华夏与东南亚战场,就成了美方的核心诉求。在这样的战略考量下,那位关键人物,自然也承载了多方领导人的殷切期盼。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