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搞的是什么名堂?一会儿要打,一会儿又不打!”闫森将手中的烟头掷在地上,语气里满是烦躁。
林译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多半是第六战区吃紧。我们这儿一动,就能牵制鬼子兵力。咱们仗怎么打,从来都是跟着政治考量走。”
“我看你兴致不高,”闫森盯着他,还是把话问出了口,“仗还没打完,你就已经不想打了?”
“打鬼子,我永远不会没兴致。”林译目光投向远处起伏的山线,声音低沉下去,“只是这一仗,恐怕又是雷声大、雨点小。山城那边算盘打得好:我们这边一进攻,逼国内进攻部队回防,国际上也好看,算是名利双收。可时机已经错过了,现在动手,约翰牛那边未必还肯配合。有人一搅和,这事八成又得黄。”
他语气冷淡,话尾却透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无奈。
林译的预料分毫不差,六战区形势极为恶劣。22日,鬼子增援已至,兵力达两个大队,除原有的四门九二式步兵炮外,更增配了一个装备四门四一式山炮的炮兵中队。在六架战机的空中掩护下,他们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与火力,再度向德山阵地发起了猛攻。
德山方向,整日激战不休。全营官兵与来犯之敌展开惨烈肉搏,阵地反复易手达七次之多。守军付出沉重代价,两位连长相继阵亡,官兵伤亡超过三分之二,民兵损失殆尽。鏖战至次日凌晨,兵力枯竭,德山阵地最终失守。
同日,战火蔓延至黄土山一线。日寇第116师团109联队接替进攻,向170团阵地发起猛扑,战况再度白热化。
170团官兵顽强阻击,打退了鬼子无数次冲锋。战斗持续至下午四时,5连全体官兵伤亡殆尽。在弹尽粮绝的最后时刻,他们以血肉之躯坚守阵地,实践了“人与阵地共存亡”的铮铮誓言。鬼子最终趁虚而入,占领了黄土山。
至此,常德已彻底沦为孤城,所有外围阵地尽失,被敌军围得水泄不通。即便援军能够突破第一道封锁线,仍须连续击穿鬼子多层防线方能抵达城下。参谋部保守估计,解围至少需要十天以上,并已明确提醒各部做好常德失守的准备。
此刻继续发动的进攻,更像是一种寄托于渺茫奇迹的政治姿态,试图在会议期间挽回军事失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缅南方向的反攻,此刻已纯粹沦为一种政治上的必需。只要此役能取得显着进展,便足以在某种程度上抵消国内战场连连失利带来的颓势,为全局赢得一丝喘息的空间。至于此举能否真的迫使横山勇从国内战场撤军,上层也只能姑且一赌。
既然命令已下,花旗航空大队的轰炸机群随即对耶南马、马圭、敏巫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空袭。烽烟起处,林译别无选择,只能挥师进攻。
战事的开局并无多少新意,一切如同预设的剧本:汉生兄所部迅速包围了敏巫方向的藤田大队,而林译则兵围马圭的喜之代大队。以十比一的绝对兵力优势,加之装备的精良,全歼这两股孤立之敌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