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穿越>开局即亡国,什么?我是慕容冲> 第266章 千里运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6章 千里运粮(1 / 2)

却说苏若兰怀胎十月生下一子,也就是慕容冲的庶长子,起名为慕容彦,出自《尔雅》:“美士为彦”寓意有才德的人。

公元380年冬,苻坚以左禁将军杨壁为秦州刺史,尚书赵迁为洛州刺史,南巴校尉姜宇为宁州刺史。

以左将军都贵为荆州刺史,镇彭城。置东豫州,以毛当为刺史,镇许昌。

苻坚加快了战争准备,在洛阳组建了南征行台,调任苻融为南征行台尚书令、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以谏方大夫裴元略为巴西、樟潼二郡太守,使密具舟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按照苻坚的计划全国预计将组建军队百万挥师南下,千里馈粮,率十余钟而致一石,从各地运输粮草到前线,士卒、马匹、征调的民夫,即便按照六个月的战争周期计算需要准备粮食则在千万石以上。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南下一统天下的无不是水路并进,在川蜀建舟师顺江而下,襄阳、江淮战场同时开打。

毕竟模板在前,也就是晋武帝南下伐吴的模板。

苻坚也计划效仿晋武帝南下伐吴的模板,但是前提是川蜀的水师,供给两大战场的粮草军械马匹。

千里馈粮,率十余钟而致一石。这样大规模的战争消耗足以抵得上前秦近十年的财政收入。

苻坚实在没有好办法,南征行台那边也只能是按照以往的老办法千里运粮。

洛阳宫的暖阁里,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案上堆积的文书带来的寒意。舆图摊开在紫檀木案上,淮河、汉水、长江的支流像银线般缠绕在泛黄的绢帛上。

苻坚叹了口气:“千里馈粮,率十余钟而致一石。百万大军的消耗每天都是一座山。”

一旁的清河整体着散乱地上的帛书纸张:“仗是要打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千里运粮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妾身记得昔日秦灭六国在敖山置仓积谷,以应对随时可能的战争。

将从黄河而来的山东漕粮转运长安、洛阳。陛下何不效仿?”

(水运而来的山东漕粮往往因为黄河中上游弱小的水运能力而滞留,在敖仓卸粮后,可存储,也可经陆路直到两京)

苻坚道:“秦汉以来敖仓以为重镇,曹魏以来敖仓废弃,若是在彭城、许昌等地囤积粮草虽可就近支援将来的南征大军,但是沿途运输损耗仍然很大。”

清河指尖点在舆图上许昌的位置,烛火在她腕间投下细碎的光影:“陛下说的损耗,症结在‘远’与‘散’。若只靠长安、洛阳单点供应,千里辗转自然损耗惊人。可若是像串珠一样,在各州重镇都埋下‘珠子’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