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剑拔弩张的石林,清瞳带着三位老祖宗乘坐舒适的旅游巴士,前往下一站丽江。
王莽自从被刘秀一番“脉络论”洗礼后,安静了不少,大部分时间都望着窗外发呆,偶尔看到某个梯田或者水库,眼神才会闪烁一下,不知道又在脑补什么改革大计。
刘秀则拿着一本清瞳给的《云南风物志》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和清瞳探讨一下当地的少数民族政策,俨然一副学术考察的架势。
武则天则对巴士本身很感兴趣。“此物虽不及轿车舒适,却能载众人同行,效率颇高。若用于迁民或运兵,倒是不错。”女皇陛下的思维总是这么富有战略眼光。
清瞳悄声回复:“陛下,咱们这是旅游团,不是军事后勤考察团……”
【秦始皇嬴政:如今我大秦的道路亦是如此平坦,就是还缺一辆大巴车!】
【隋炀帝杨广:哼,路尚可,然沿途景致单调,不及朕之龙舟下扬州,锦帆过处,繁华千里。】
【汉高祖刘邦:秀儿,看这山势,可像咱当年打游击的地方?就是树多了点。】
【明太祖朱元璋:山多地少,百姓何以谋生?看来后世治国,确有独到之处。】
【唐太宗李世民:观此山河气象,民生想必安定。善,大善。】
【宋徽宗赵佶:天际云霞变幻,颇有丹青意境,妙啊!若以瘦金体题诗其上...】
【元太祖铁木真:地方太小,跑不开马,憋屈!】
清瞳:“……”
始皇陛下,想要车直说,倒也不用这么委婉。
抵达丽江时,已是傍晚。
安排好住宿的是一家精心挑选的、兼具纳西族特色和现代舒适度的庭院式客栈。小桥流水,垂柳依依,古老的纳西民居与现代设施完美融合。
一踏入古城,踩着光滑的五花石板路,听着耳畔潺潺的流水声,看着远处暮色中巍峨的玉龙雪山,就连一直绷着的王莽,神色都不自觉地放松了些。
【汉武帝刘彻:此城格局小巧,防御堪忧。不过景致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康熙帝玄烨:融汉、藏、白、纳西之风于一城,能和而不同,不易。】
【雍正帝胤禛:街道洁净,水道通畅,管理看来颇费心思。朕心甚慰。】
武则天对客栈的庭院布局很满意,她站在二楼的走廊上,凭栏远眺雪山轮廓,微微颔首:“闹中取静,古朴中见精致。此地主人,是个会享受的。”
晚餐是地道的纳西美食。
席间,王莽对丽江粑粑产生了浓厚兴趣,研究着里面的馅料和烤制方法,似乎想分析出点社会经济指标来。
刘秀则对三文鱼能从遥远的大海变成高原餐桌上的美味感慨不已,甚至中途还又点了一份。
【乾隆帝弘历:此鱼似是洋货?竟也入了滇菜?看来后世海禁已开,甚好,甚好!朕当年便知……】
【隋文帝杨坚:吃食倒是丰富,只是不知赋税几何?】
武则天对逛街购物兴趣不大,她的注意力完全被古城里形形色色的女性所吸引。
她看到穿着纳西族“披星戴月”服饰的老奶奶坐在门口悠闲地晒太阳,手里做着传统的手工;看到穿着时尚的年轻女孩开着直播,用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向全世界介绍丽江的风土人情;看到妆容精致、指挥若定的女店主在打理生意;看到背着画板、眼神自信的女艺术家在写生……
女皇陛下没有像在昆明时那样只是远观,而是主动走上前去交谈。
她先是和那位晒太阳的纳西老奶奶用简单的微笑和手势交流,虽然语言不通,但那种历经岁月沉淀的从容,似乎有某种奇妙的共鸣。
接着,她驻足观看一位女画师写生,看了许久,才轻声用清瞳教的现代汉语问道:“姑娘,以此技艺为生,可艰否?”
女画师抬头,看到一位气质非凡的“阿姨”,笑着回答:“还好呀,喜欢就不觉得难。现在旅游发展得好,喜欢我们画的人挺多的,能养活自己。”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