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网游>风流俏佳人> 第894章 见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4章 见葵(1 / 2)

<特别鸣谢:tij送出的大神认证,特此加更!>

长安城外十里栖霞山,夏意渐浓,群山披翠,万木葱茏。

晨光熹微中,苍山如黛,翠柏森森,蜿蜒的山道如同一条灰白的带子,缠绕在青碧的山体之上,直通云雾缭绕的峰顶。

石阶之上,一青一黄两个身影,正缓缓向上移动,在漫山遍野的浓绿中,点缀出几分鲜活与肃穆。

但见那男子身着青色云纹长衫,腰束玉带,身形挺拔,面容俊朗,眉宇间自有一般挥之不去的贵气与历经沙场磨砺出的刚毅,正是杨炯。

他步履沉稳,神色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此行是来祭奠那位与他立场相悖、却又彼此存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好感的李溟。

与他并肩而行的女子,穿着一身杏黄色的留仙长裙,裙裾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宛如夏日初绽的杏花,清新脱俗。

阳光透过稀疏的叶隙洒在她身上,仿佛格外眷顾,将她裸露在外的肌肤映照得几乎透明,白得晃眼,仿佛上好的羊脂美玉温润生光。

她便是有那“杏花春雨”之姿五公主李淽。

此刻,李淽螓首微垂,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娴静的面容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思与若有心事的不安。

二人皆是无言,只迎着越发明亮的朝阳,一步步拾阶而上,脚步声在寂静的山林中显得格外清晰。

李淽低头走了几步,忽然感觉山顶方向有斑斓的光晕洒下,落在石阶上,形成跃动的七彩光斑。

她下意识地抬起头,循光望去。

只见旭日已然升高,金辉泼洒在山顶一片区域,那里似乎并非寻常土壤或植被,而是遍布着某种特殊的矿石或岩石。

日光照射其上,竟折射出如梦似幻的七彩光华,赤橙黄绿青蓝紫,交织流转,将那片山巅渲染得如同仙境一般。

“这栖霞山,相传是女娲补天遗石所化,山上多五彩石,每至晴日,遇光而生彩,绚丽非常。”李淽轻声开口,打破了沉默,她的声音柔美,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落寞,“七妹若泉下有知,能长眠于此等流光溢彩之地,心中……应是开心的吧。”

杨炯沉默了片刻,目光也从那七彩光晕上收回,投向更高处的山巅,沉声回应道:“听说山顶那片葵花田,平日是由紫金观中的道士负责打理?我回去知会鸿胪寺一声,将那片地正式划拨给道观,另拨一笔银钱,只有一个条件,必须世世代代将葵花种下去,也好生守护她的安神之所。”

李淽听了这话,眼眸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似有波澜泛起,又迅速被她压下。

她转而忧虑道:“此次动乱,对外皆言是李泽与万和宜阴谋政变,祸乱朝纲。可七妹……她毕竟也参与了,军中皆知,虽对外文书只字未提,但她身死的消息必然遮掩不住。一旦传回她曾执掌的朱雀卫,怕是要军心浮动,甚至生出大变故。”

李淽提及身死二字时,语气略有凝滞,眼神也偷偷开始打量杨炯的神态变化。

“哎!”杨炯轻叹一声,伸手虚挡了一下山头泼洒下来的、有些刺眼的七彩光晕,仿佛要将那纷繁的思绪也一并挡住,“皇家总是要些体面的。李泽叛乱,勾结外敌,屠戮兄弟,已是天家莫大的丑闻,若再牵扯进更多的皇子皇女,将这皇室内斗的脓疮彻底掀开给天下人看,你们李家的江山威望,怕是真的要伤筋动骨了。

在缩小影响这一点上,无论是朝廷,还是即将登基的李漟,都是心照不宣。不然,也不会将李淑的死,归结于被李泽蒙蔽,得知真相后羞愧自戕了。”

杨炯顿了顿,继续道:“至于朱雀卫那边,你也不必过于担心。李溟不是有个身形样貌都极其相似的替身吗?如今南疆战事未平,正好寻个机会,让她‘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对外如此宣称,既可保全皇家颜面,也能全了李溟一代名将的声誉,更能稳定朱雀卫军心,一举数得。”

李淽听了这话,垂在身侧的双手不自觉地微微握紧,指尖几乎要陷入柔软的掌心。

察觉到杨炯探寻的目光,她连忙轻笑一声,掩饰般地自袖中取出一方素白绣着淡黄色杏花的手帕,作势要擦拭额角并不存在的细汗。

杨炯见她如此,心中微软,自然地伸出手,接过她那方带着淡淡馨香的手帕,动作轻柔地替她擦拭光洁的额头,眼神专注而认真,不自觉地流露出难得的细腻与温柔。

李淽感受着他近在咫尺的呼吸,看着他俊朗面容上那认真的神色,心下没来由地一阵慌乱,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一般。

她急忙扯回手帕,在自己脸上胡乱擦了擦,旋即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突然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杨炯,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七……七妹,她一定……非死不可吗?”

杨炯闻言,明显愣了一下,有些诧异地看向李淽。

自二人相恋以来,或者说自相识以来,李淽给他的印象一直是温婉柔顺,与世无争,从未对朝堂政事、军国方略有过任何置喙,更遑论如此直接地提出质疑。

今日她先是关心李溟身后影响,此刻又直接问出这等关键问题,实在有些反常。

不过,杨炯对李淽向来信任爱护,心中虽觉奇怪,却也未作多想,只以为她是因处理李溟后事,感怀自身,物伤其类。

毕竟,李淽亦是庶出,且生母早逝,在宫中虽因美貌被作为棋子推来推去,难免会有孤寂无依之感。她与李溟,在出身境遇上,确有几分同病相怜。

念及此处,杨炯心中那点疑惑便化作了怜惜。

他跟上李淽略显急促的脚步,与她并肩,认真地解释道:“倒也不是说她一定没有一线生机。只是……灵宓,你要明白,她当时选择了站在李泽一边,于军前公然对抗王师,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她麾下的白虎卫,造成了我们麾下弟兄不小的伤亡。在那等局面之下,众目睽睽,军心沸然,她若不死,如何安抚那些战死的将士亡魂?如何平息朝野上下的汹汹议论?她……不得不死。”

杨炯的语气沉重,带着一丝无奈,却也透着股坚定。

“可……可七妹她用的兵,多是十恶不赦的刑徒啊!纵使后来指挥白虎卫对敌,那……那也是事到此处,身不由己!”

李淽的情绪略显激动,声音也提高了几分,“她从小在宫中就因这头白发受尽欺凌,被视作妖异,是李泽和德妃娘娘给了她家人的关爱与庇护。就连她后来能拜师英国公,习得一身兵法韬略,也是德妃娘娘从中多方斡旋!

这天大的恩情,以七妹那般重情的性子,她怎么能不还?她如何能眼睁睁看着李泽败亡而不伸出援手?”

这番话似乎在李淽心中憋了许久,此刻一股脑地说了出来。可刚一出口,她便自觉失言,立刻抿住薄唇,有些忐忑地看向杨炯。

杨炯眉头微蹙,语气比方才更显冷硬:“灵宓!古往今来,掀起叛乱、祸乱天下者,谁没有自己的苦衷?谁没有一番自以为是的理由?有的科举不第心生怨望,有的遭受不公怒而反抗,也有的如你所说,为了报恩,为了情义。

凡此种种,难道就能成为作乱的理由了吗?叛乱就是叛乱,造成的生灵涂炭、江山动荡的后果,难道就因为起因情有可原,便不再是罪过了吗?”

杨炯目光锐利地看着李淽,继续道,“事情不能这么算。既然她选择了踏上李泽那条船,帮助他掀起这场兵祸,就要有失败之后,承担相应后果的觉悟。这无关私怨,而是国法,是秩序!”

“可……可七妹是大华近百年来都难得一见的良将帅才啊!”李淽仍不甘心,伸手握住杨炯的手臂,目光灼灼,“这种天生为战场而生的人,上百年都不见得能出一个!

她在朱雀卫时,爱兵如子,与士卒同甘共苦;用兵如神,奇正相合,深得兵法精髓。南疆诸国多年来屡屡犯边,蚕食我大华领土,是七妹!多次挫败他们的野心,打得南诏等国闻风丧胆,不敢北顾!

她几乎将前半生都奉献给了军旅,奉献给了守护帝国的南疆!纵使她此番犯下大罪,那跟她之前立下的赫赫功勋相比,难道……难道就不能功过相抵,网开一面吗?”

李淽的语气带着恳求,这是她第一次如此急切地与杨炯争辩。

杨炯看着眼前一反常态的李淽,心中讶异更甚。

以前的她,乖巧得如同最温顺的绵羊,甚至连一句重话都未曾说过。今日这般激动,甚至有些执拗地为李溟辩解,实在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但转念再想,李淽自己何尝不是这皇权倾轧、嫡庶之别的受害者?她因这绝世容貌,先是差点被送去和亲,后又如同珍贵的货物般,在各方势力间被权衡、推诿。

而李溟,则因那一头异于常人的白发,自幼便被视作“不祥”,受尽白眼与欺凌。

或许,正是在这段时间料理李溟后事的过程中,李淽深切地感受到了李溟那份身为庶出公主的无奈与悲凉,那份为了报答仅有的温暖而不惜飞蛾扑火的决绝,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共情与不忍。

一念至此,杨炯心中刚升起的那点不快,便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声复杂的轻叹。

他反手握住李淽微凉的手,放缓了语气:“灵宓,我知你心善,怜她身世,敬她才华。但你要明白,当时那般局面,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她不死,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定军心,不足以给这场波及全国的叛乱一个明确的交代。事已至此,人死不能复生,再争辩这些,也已无用了。”

李淽听了杨炯最后这句“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可再争辩的了”,眼眸深处似乎掠过一丝极亮的光彩,但那光芒一闪而逝,快得让人无法捕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