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莫斯科的一间办公室里,俄罗斯驻上海科技参赞伊万·彼得罗维奇正站在巨大的电子地图前,眉头紧锁地盯着屏幕上显示的一系列数据。
“该死的,这些美国佬的动作真快。”他低声咒骂了一句。
他刚刚收到俄方卫星发来的情报,显示在东南亚某岛国新建了一座高度戒备的电子侦听基地,疑似用于定向打击南线通信。
伊万深知,一旦这座基地投入使用,将会对“星火计划”造成巨大的威胁。
他犹豫了一下,拿起电话,拨通了楚墨的号码。
“楚,我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要告诉你……”
挂断电话后,楚墨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
他立刻召集了团队的核心成员,商讨应对之策。
“看来,我们必须采取一些行动了。”楚墨沉声道,“萨米尔,你立刻联系相关渠道,向该国二十所大学匿名捐赠一批‘开源硬件学习包’,记住,一定要匿名,不要留下任何把柄。”
萨米尔点了点头,立刻开始着手安排。
几天后,一批批“开源硬件学习包”被陆续送到了那二十所大学。
学生们很快被这些新奇的设备所吸引,他们利用这些模块,搭建起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平台。
其中,一些对无线电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将这些模块改装成了业余气象监测网,频繁占用目标频段发送无关数据。
外方的监听系统日均捕获十万条无效信息,数据分析师们被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法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最终,他们不得不重新评估投入产出比,暂时搁置了对南线通信的监听计划。
真正的变化在于,让真实变得不像真实,诱敌深入,方能出奇制胜。
深夜,楚墨独自一人站在办公室里,他走到巨大的全球节点地图前,目光在那些闪烁的光点上缓缓移动。
一个个计划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深夜,楚墨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视着那张巨大的全球节点地图。
曾经密集如星海的光点,此刻像是被狂风吹散的蒲公英,变得稀疏而黯淡。
取而代之的,是地图上无数微弱却稳定的脉冲信号,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倔强地分布在偏远村落的土坯墙边,流动帐篷的帆布褶皱里,还有那摇曳的渔船甲板上。
雷诺低沉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根据最新流量分析,超过七成的真实通信已经转入了‘静默广播模式’,所有节点依靠每日凌晨三点的十五秒心跳同步。漂亮国那些家伙,恐怕还在对着一堆无效数据抓耳挠腮呢。”
楚墨凝视着屏幕,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富有节奏感的闷响,像是指挥一场无声的战役。
他能感受到,一股蓬勃的生命力正从华夏的每一个角落涌动而出,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启动‘薪火计划’。”楚墨的声音坚定而充满力量,像是划破夜空的闪电,“把最后一套完整‘微核主控镜像’,刻进一块普通的U盘,寄给那个西藏牧童。”
窗外,一抹鱼肚白悄然爬上天际,驱散着最后一丝黑暗。
楚墨转过身,背对着那片即将迎来黎明的土地,喃喃自语:“这次,我们不教他们怎么做,只告诉他们——可以做。”
他走到桌边,拿起一支笔,在一张便签纸上写下了一个地址。
“无需任何说明文档,无需任何启动引导程序。”他将便签纸递给雷诺,眼神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期待,“这团火,终将燎原。”
楚墨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这座灯火辉煌的城市。
夜风裹挟着细微的水汽,拂动他额前的碎发,让他显得更加深邃莫测。
听到白天略带担忧的询问,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语气平淡而笃定:“如果他知道问题在哪,自然会找到答案;如果不知道,就算我们手把手地教,也是徒劳。”
他拿起那枚已经封装好的U盘,指腹摩挲着略显粗糙的金属外壳。
最终,他示意雷诺拿来激光雕刻笔,在U盘并不显眼的一面,刻下了一行小字:“来自一个相信你的人”。
楚墨相信,真正的知识与力量,并非源于灌输,而是源于求知的渴望和探索的勇气。
他要做的,仅仅是点燃这棵火种,让它在渴望的沃土中,自由生长。
发货单上,品名被填写为“科普教具”,收货地址是遥远的藏北高原,一个偏僻的牧区。
U盘将通过邮政的普通渠道寄出,没有加急,没有特殊标识,就像一颗微不足道的尘埃,投入茫茫宇宙。
与此同时,在帝都一间略显拥挤的办公室里,国家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处处长李哲,正在一场气氛压抑的专案组会议上,阐述着他酝酿已久的“技术正当性倒置理论”。
李哲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扫过一张张面无表情的面孔,略带激动地说道:“我们一直以来的逻辑是,创新者必须证明其技术的安全性、合法性,才能被允许应用。但这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我们应该反过来,由监管者来论证,为何要禁止一项技术的发展!”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现在全国已经有超过六百个备案的‘微核教学应用点’,涵盖水利、医疗、交通等领域。这些应用点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涌现,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除非你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它们有害,否则,任何形式的禁止,本身就是对创新和发展的阻碍,甚至可以说是违法!”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