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网游>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536章 重兴百家,罢尊儒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6章 重兴百家,罢尊儒术(2 / 2)

可后来汉武帝为了能够更好的将大一统的思想和认同感,烙印进天下百姓脑海中,选择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最终给始皇帝时期的有实无名的大一统,划上了一个句号。

所以,才有了秦皇汉武的称谓!

因为他们二者都是大一统的缔造者。

二者缺一不可!

效果也是显而易见。

华夏在大秦、大汉之后的千年时间,有过很多次分裂,可是在有名有实的大一统先例,和贯彻人心的理念影响下,无论华夏多么分裂,各个诸侯的目的只有一个:大一统!

至于不想要大一统的诸侯,最终的目的只会是被其他诸侯大一统。

反正,无论如何,都无法逃离大一统的结局。

一切就在于各个诸侯的地方百姓、士卒,都拥有着大一统的理念。

这种理念,不会因为某一个诸侯、王的理念,而轻易改变。

可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千年时间已过。

如今大一统的理念,已经不需要这种极端的政令去维系,也已经可以达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若是继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而非常影响国家的发展。

因此按照陈兄弟的说法,重兴百家,罢尊儒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只不过,计策的方向已经有了,可是实施起来,依旧还是一个大麻烦。

朱棣苦笑着问道:

“陈兄弟,你提出来的计策非常好,可是眼前要想要完成,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如今天下,随着千年以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今其余百家的学者,还有传承吗?”

“若是不能先让各个学院的读书人,养成一定规模的数量,就将其他学说和仕途捆绑,那么到时候的科举,根本无法办下去。”

夏原吉听后点了点头,想了想脸上也是同样露出一抹苦笑。

重兴百家,罢尊儒术;这八个字说出来掷地有声,道理上更是切中时弊,可真要落到实处,其间的艰难险阻,绝非几句慷慨陈词便能化解。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今,已逾千年。

这千百年间,儒家思想如同漫山遍野的藤蔓,早已缠绕进王朝的肌理、社会的骨髓。

而曾经百家争鸣的盛况,却在时光的冲刷下渐渐褪色、消散。

如今再想寻回那些学说的全貌,难如登天。

天下间,除了儒家靠着代代相传的典籍、体系化的教化稳居主流,其他学派的思想要么早已断了传承,只在零星古籍中留下片言只语;

即便侥幸留存,也在千年儒家的强势渗透下变了模样,掺杂了太多儒家的理念,早已失了原本的精髓。

毕竟,这千年里,儒家可不是单靠读书人的追捧立足。

它早已与皇权深度绑定,从朝堂选官到民间教化,处处都是儒家的印记。

孩童启蒙要读《论语》《孟子》,士人科考要考四书五经,就连朝堂议事的逻辑,也多是循着儒家的伦理纲常。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其他学派被视作异类,既无皇权撑腰,又无体系化的传承路径,能在夹缝中存活已属不易,更别提完整保留学说内核了。

退一步说,就算真有某个学派幸运地传承了下来,可若只是零散的语录、残缺的理论,没有形成像儒家那样从基础典籍到进阶阐释、从修身准则到治国理念的完整体系,那根本算不上一门真正的学说。

没有体系支撑,便无法批量培养弟子,更无法将学说推广开来。

总不能凭着几句零散的话,就让天下人信服、追随吧?

而若做不到大规模扩大学派的影响力、吸纳足够多的追随者,百家便永远无法与仕途挂钩,更别提与儒家分庭抗礼了。

要知道,如今朝堂选官,儒家弟子是从成千上万苦读圣贤书的读书人里层层筛选,最终选出的贡士,无论是学识、眼界还是对治国之道的理解,都经过了严苛考验;

可若是某家学派总共只有几人、几十人,最多几百人,即便朝廷特意为其留出做官名额,选出的人又能有多少竞争力?

到时候,儒家出身的贡士凭借扎实的学识在仕途上稳步晋升,一步步跻身权力核心;

而百家子弟要么因学识不足、经验欠缺难以胜任官职,要么即便入了仕途,也只能在边缘职位上打转,稍有差错便可能被罢免。

若百家子弟始终无法进入仕途核心,那当初分裂儒家舆论话语权的目标,便只能是镜花水月,永远无法实现。

朱棣想到这里,忍不住在心中重重叹息。

千年的皇权打压,让百家失去了生长的土壤;

千年的儒家独尊,又让这片土壤彻底成了儒家的天下。

二者叠加,百家哪里还有生存的空间?

他忽然想起,若在宋朝之前,或许还能在民间找到些传承相对完整的学派传人,能寻到些未经篡改的百家典籍;

可自宋朝之后,儒家思想发展到顶峰,程朱理学更是将儒家的影响力推到极致,天下读书人皆以儒为宗,再无其他学派的立足之地。

这份沉重,夏原吉又何尝不懂?

他望着朱棣紧锁的眉头,心中同样唏嘘不已。

重兴百家,难,难如登天啊。

陈羽撇了撇嘴,毫不留情的打击道:

“老朱,你跟我的交情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还是如最开始的时候那样愚笨,咋就没有在我身上学到一点东西,哪怕是皮毛也行啊!老夏也是这样。”

“你看看朱瞻基多么聪明,我每次一说他就能懂。”

“想到小朱的表现,再看看你们两个,总是感觉愚不可及!”

朱棣和夏原吉听后,对视一眼,哭笑不得。

被陈兄弟打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但和陈兄弟接触的时间,确实不少,在这期间,也见过陈兄弟数次的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

难不成,这恢复百家能够和月刊联系上?

可是他们二者除了都是写在纸上的文字之外,他们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做。

……

国庆快乐。

好长时间没有求好评,求礼物了,求一下。

嘤嘤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