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9章 赶宴(1 / 2)

今日假日,陈羽在自家府邸中过得格外悠然。

晨光透过窗棂洒进厅堂,他慢品清茶、细嚼早点,将一身闲适尽数融入这难得的清净时光。

这般惬意尚未持续太久,府外便传来一阵马蹄声。

宫中内侍捧着信函快步而入,无需多言,这必是朱棣亲笔所书。

拆信细看,内容简洁却分量十足,邀他于今夜赴宫中盛宴。

此等宴会绝非寻常应酬,而是大明规格最高的皇家宴席,每逢重大节日举办时,便是京师最热闹的所在。

受邀者自然不止陈羽一人,满朝文武百官也在其中,众人将齐聚宫苑,共赏皇家编排的歌舞节目,既是君臣同庆,亦含普天同乐之意。

皇家宴会的规矩向来周全,尤其在这般重要日子里,祭天、祈福等庄重流程必不可少,每一步都透着礼制的严谨。

待固定仪式结束,宴席的热闹才真正拉开帷幕。

文臣们会围坐案前吟诗作赋,以笔墨较量才华;武将们则会移步场中比武竞技,用拳脚刀剑点燃气氛。

殿内还会有皇家歌舞团献艺,只是不知这古代的舞团,是否能跳出后世那般活泼的蹲蹲舞。

倒成了陈羽心中一闪而过的趣思。

不过论及宫宴的重头戏,终究要属文臣的诗赋之争与武将的武力比拼。

要知受邀的文武官员,皆是大明朝堂上的佼佼者,文臣中多有饱学之士,武将里不乏沙场猛将。

这般顶尖人物齐聚一堂,碰撞出的风采何其耀眼。

文臣们借诗词歌赋展现才学,字里行间透着儒雅风骨,既为切磋技艺,也为增进同僚情谊,更在无形中彰显着大明文道的兴盛;

武将们则以拳脚论高低、以刀剑显实力,每一次招式交锋都引得喝彩连连,既展个人勇武,也为武将队列争光,更直观体现出大明武道的强悍。

自洪武皇帝开国以来,历任君主都深谙文武平衡的治国之道。

一个国家若想长治久安、长盛不衰,绝不能重文轻武,也不可重武轻文。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唯有二者相辅相成,方能支撑起王朝的稳固根基。

正因如此,每年元宵节的宫宴上,皇帝都会对文武比试中名列前茅者加以赏赐。

既是表彰人才,也是在朝堂之上树立文武并重的导向,让这份平衡之道代代传承。

……

信上还说了,此次晚宴,陈羽可以携带家眷前往。

这一条对于陈羽来说,意义不大。

毕竟他孤家寡人一个。

总不能带着伙计前往?

不合适。

还是那句话,这是大明最高规格的宴会,能够参加此次宴会的臣子,说到底还是有要求的。

就像是参加常会一样。

不出意外的话,依旧是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够参加。

正因如此,陈羽今日才这样悠闲。

因为他哪怕前不久刚刚升了官,可也只是一位从七品而已。

那自己参加此次宴会,是不是像上次以从八品官员的身份参加常会一样,不合规矩?

应该不会。

毕竟上一次自己在常会上,可谓是大出风头。

也是凭借着那一次的风头,他在一众四品以上的官员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像是常会一样,不准四品以下的官员参加,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可确是一条官场的潜规则。

此次晚宴同样如此。

想到这,陈羽咂了咂嘴。

老朱这家伙该不会是想要趁着这次晚宴,再给自己一个表现的机会,让自己装逼吧?

很有可能。

毕竟就像是老朱将陈羽兴建大学的事迹,通过手段传的那样深入人心,却也没有给自己透露一点消息。

干好事不留名。

这就是好兄弟。

绝对是了。

不就是在会场上作诗,再吹一吹牛,从而让自己的名声更加响亮。

对于这种要求,陈羽并不担心。

毕竟上一次是脱稿演讲,要求极大,确实需要提前准备,甚至是打草稿准备。

可是吟诗作赋而已,无非就是几句话的事。

难度不大。

陈羽感觉到今晚会很轻松之后,拍着胸脯告诉送信的宦官,宫宴一定会准时准点到。

随后便又悠悠然的吃起了早餐。

其实,朱棣对于陈羽的安排,就是为了先将陈羽的名声打出去。

越响亮越好。

名声足够响亮,今后关于国家层面,上上下下的改革,才会顺利。

………

夜幕初垂,元宵佳节的灯火已在京师街头渐次点亮,陈羽整理好衣袍,从陈府动身前往皇宫赴宴。

往常只需半个时辰的路程,今日却生生多耗了一个多时辰。

并非马车迟缓,实在是街上堵得水泄不通。

京师的大小街坊早已被人流填满,不仅有举家出游的京中百姓,还有趁佳节放松的各地学子,三五成群地穿梭在灯笼下,笑语声混着商贩的吆喝此起彼伏。

小商小贩们自然不会错过这难得的好时机,糖画摊、花灯铺、点心担沿着街边排开,油纸伞与绸缎幌子在晚风里轻轻晃动。

这般热闹景象一年难遇,佳节里人们心情畅快,又逢人潮涌动,购物时不仅出手阔绰,连讨价还价都少了几分。

陈羽坐在马车内,听着窗外的喧闹,忽然明白后世商人为何格外看重节假日。

只是这热闹对行车而言实在不便,车轮碾过青石板路,每前行一步都费劲了力气。

好在街头有巡逻士卒坚守岗位,身穿甲胄在人群中穿梭。

遇到占道经营的商贩便耐心劝说,将摊位往路边挪一挪,既不扰了商贩的生计,也尽力为马车腾出通道,维系着街道的治安与通畅。

好不容易抵达皇宫门前,陈羽掀开车帘下车,抬眼便被眼前的景象惊艳。

皇宫外墙下挂满了朱红宫灯,灯影里还缀着金银丝线绣的祥云纹,连宫门前的石狮子都披了彩绸,元宵佳节的氛围浓烈得仿佛要溢出来。

这般铺张奢侈,在平日实属少见。

不过没人会对此置喙。

毕竟永乐帝此次并未动用国库,所有开销都出自他的私库,而这私库的充盈,多半要归功于与陈羽合作的精盐等奢侈品买卖。

顺着宫灯指引的方向往前走,不多时便到了举办宫宴的文华殿门前。

文华殿本是皇帝与大臣商议政务之地,今日却被临时布置成宴饮场所。

殿门大开,里面传来丝竹管弦之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