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玄幻>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 第1073章 甚至有点喧宾夺主的清朝使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73章 甚至有点喧宾夺主的清朝使团(2 / 2)

这个事情,没听说过。

清朝以来,也只有路易十四时期,有传教士曾经带着信徒来到欧洲,甚至中国这边对此事都知之甚少。

更不用说做生意,清朝这边沿袭的是明朝长期以来的政策。

隆庆开关,那也只是短时间内的活动,明朝开始对于中国人来说,海洋似乎就已经封闭了。

当然,有些人例外,比如说过去的郑氏海盗集团。

清朝方面,倒是一刀切的不认那些海外的侨民,自然也会引发一些故事。

不过考虑到这些人的性质,也不好说是有他们的存在好,还是没有他们的存在好。

这些俄国的贸易商路,清朝内部可能有愿意走这些路线的商人,但是对于朝廷来说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

很多事情,都还需要慢慢消化。

昭梿都已经觉得,这俄国皇上,干的事情都有些超纲了。

但是在结束召见的时候,索洛维约夫也提到了问题所在。

“陛下那是按照欧洲的规则行事,却从来没有考虑到王爷你是从遥远的东方来的。”

“原来如此,不过此事还要从长计议,还要皇上御览,此前不能决断。”

“确实如此,不过陛下大概很满意,这样的话,回到彼得堡,通商章程也就能通过了。”

“如此甚好,本王也能回到皇上那里复命。”

接下来,柏林这边的重点,就是尼古拉和夏洛特的订婚仪式,双方的亲友都要出席的。

在这之前,普鲁士方面也想蹭一下,不过之前他们没有派出使者,也就是草拟了一份协议,待到下一次普鲁士方面“入贡”的时候,再另行签订通商章程。

不过对于普鲁士来说,他们占据西普鲁士和波兰西部地区,控制不少粮食产地,波罗的海粮食贸易,还有工业产出,已经够他们吃的了。

普鲁士在海外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殖民地,派人到中国去除了换几句好话,然后来点朝贡的交换,也就没有什么了。

这一点fw国王自己都清楚,因此他也只是好吃好喝好招待,将来普鲁士商人大概还要利用法国和俄国的海上贸易网络。

另外,就是卡尔大公和玛利亚特蕾莎女王——就是过去的小蛋糕公主了,他们夫妇从马德里来,也是出人意料。

现在倒是可以在这里,宣布欧洲的和解。

俄国和普鲁士的联姻,双方的亲友关系其实也很明确,英国总是要派个代表,于是克拉伦斯公爵和剑桥公爵来了,他们二位也更好说话一些,并且和俄国君主以及他的那些大臣有不少联系。

而清朝皇帝的使节来到欧洲,这也是头一次。

甚至昭梿还遇到了歌德,这是当今欧洲的文学泰斗,甚至对于东方文化颇感兴趣。

至于歌德的一大堆巨著,产能颇为惊人不说,他个人还是业余科学家。

昭梿带着三个翰林来,在双方都不懂对方语言的情况下,在翻译的帮助下相谈甚欢。

歌德也感慨自己已经年老,不能像是年轻的朋友那般远渡重洋到中国去。

但索洛维约夫能够把有着如此之高文学素养的朋友引荐到欧洲来,也是难得的幸事。

而且歌德以前也受困于得到的译本,不是英法两国引荐的一些诗歌和小说,就是索洛维约夫青年时期陆续翻译过来的哲学经典和诗歌小说有了正版的来到欧洲,自然他也是求书若渴,而且还希望能够获得一些颇有文化气息的纪念品。

像是索洛维约夫手上,一直拿着纪大烟袋的扇子,自从他回来以后就不离手的那种。

为此,昭梿倒是也有准备,他和三位翰林各自题字盖章,赠言于歌德。

歌德这边也赠送了自己最新的诗集,以及仿照清朝使臣的做法,他也手书了一些格言和诗句回赠。

这个唱和,虽然是跨服聊天,还需要上翻译,但是宾主尽欢。

歌德本人也是应玛利亚的邀请,从魏玛来到柏林的。

一时间他在波茨坦居住的别墅,也成为了文学沙龙的召开地。

这一次来的,全都是文人和学者,女眷当中,要是没有些诗歌和音乐才能的,都不好出席。

索洛维约夫一时间,不得不充当了这次沙龙中,用来招待宾客的人物。

以文会友,又是跨服聊天,居然还能够聊的这么开心,这文人之间要是交友,也是颇为神奇的。

也好在来的王爷和三位翰林,水平都很好,他们这会儿也在介绍中国书法。

索洛维约夫都得跟着上去写几笔颜体字,以及在路上又得到了欧体字帖的拓本,他这边还要代表欧洲这边,展示一下书法艺术。

这种时候,也不能丢份的。

龙汝言擅长绘画,林则徐和他交友的时候,就为龙汝言画的大白菜赋诗。

如今在这里,他也是挥毫泼墨,画了一对鸳鸯戏水,又即席赋诗,由昭梿属文,牛鉴和颜伯焘作评。

接下来,各自又有盖章。

这个生产速度,也是震惊了在场这些欧洲文坛的朋友。

当然了,这画面构图,也非常巧妙。

鸳鸯戏水,也是祝贺尼古拉和夏洛特的订婚,无论是绘画、书法、诗词、文章还有印章,都能够体现的是中国深厚的文化。

墨迹未干,众人看了,也纷纷赞叹。

龙汝言多少是受到了之前画谱的影响,他受到嘉庆的宠信,因此见过不少郎世宁的画作,又见过很多绘画大家的作品,因此融会贯通。

至于这些欧洲朋友求字,也有一些小麻烦。

就是带来欧洲的宣纸,就这个用法,大概还要从西伯利亚再进口一批,才能够满足需求。

欧洲的纸张,本身和中国的宣纸,就是一条科技树上不同的分支。

这样子,没准为了中国艺术,还能够促进纸张的贸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