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用普通修复液修复的竹简,稍微用力碰一下就会弯曲,而用这种修复液修复的竹简,就算轻轻弯折,也能很快恢复原状。
更神奇的是,一些原本断裂成好几段的竹简,涂抹修复液后,断口处竟然能慢慢黏合在一起,虽然不能完全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但已经不影响阅读上面的文字了。
负责修复陶片的队员们也有同样的惊喜。古代彩绘保护剂不仅能固定颜色,还能修复陶片上的细小裂纹。
一些原本有小缺口的陶片,涂抹保护剂后,缺口处会形成一层透明的保护膜,不仅能防止进一步损坏,还能让陶片看起来更完整。
原本预计需要半年才能完成的修复工作,在神奇药剂的助力下,仅仅三个月就全部完成了。
当最后一片陶片修复完毕时,王教授和李工程师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眼里都含着泪水——这三个月来,他们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吃在工地,住在工地,终于让这些沉睡千年的文物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出土的青铜编钟经过修复,重新恢复了古朴的光泽。
钟身上的饕餮纹清晰可见,纹路里还残留着当年铸造时的铜绿,轻轻敲击,清脆悦耳的声音在工地上回荡,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将北宋时期的礼乐文化带到了现代。
几位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专家特意赶来,用专业设备记录下编钟的声音,兴奋地说:
“这组编钟的音律非常准确,比咱们之前发现的北宋编钟还要完整,完全可以用来演奏古代乐曲!”
那些带有文字的石碑碎片,经过修复后拼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块完整的石碑。
上面记载的关于望海县建城历史、历任县令政绩的文字,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一位研究北宋历史的专家看着石碑上的文字,激动地说:
“这些文字填补了北宋时期县级行政制度研究的空白!你看这里,记载了熙宁年间望海县的税收制度,和咱们之前在史书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样,这说明当时沿海地区的税收政策和内陆是有区别的!”
最令人惊喜的是那些竹简。
三百多片竹简修复完毕后,被整理成了十卷,上面记载的户籍档案、赋税记录、民间纠纷处理结果等内容,完整地呈现出了北宋时期望海县的社会生活图景。
王教授拿着一卷竹简,对林风说:
“林先生,这些竹简简直就是一部北宋时期的‘县级百科全书’啊!你看这卷户籍档案,详细记录了每个家庭的人口、土地、财产情况,甚至还有家庭成员的职业;这卷民间纠纷处理记录,记载了当时老百姓之间的各种矛盾,还有县令是怎么判决的,对咱们研究北宋时期的法律制度太有帮助了!”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