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玄幻>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第1263章 郑红旗提出方案,张庆合欣然同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63章 郑红旗提出方案,张庆合欣然同意(1 / 2)

张庆合只是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他关于药厂的话,而是换了个角度,说道:“红旗啊,关于你在曹河县兼任县委书记这个安排,当初市委让你过去,主要是考虑到国有企业比重大,压力大。再加上李显平啊在曹河捂盖子,很多问题集中爆发,局面比较复杂,有着稳定局势的特殊需要。现在看来,曹河县的整体情况基本稳定了,国有企业改制平稳过渡,社会面也没出什么大乱子。你在关键时刻,确实是发挥了关键作用的。”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起来:“但是呢,从长远和规范的角度看,副市长兼任县委书记,毕竟只是一个过渡方案。下一步,你不可能一直这么兼着。你的工作重心,肯定要逐步转移到市政府这边来,分管的口子会更实、更具体。特别是下一步,”他略微停顿,意味深长地看着郑红旗,“我离开之后,新的领导班子肯定会有通盘的考虑。你要有这个思想准备。”

郑红旗自然明白张庆合要调走的事,明天的考察组谈话,他自己也要参加。他收敛了笑容,正色道:“张市长,您说的这些,我都懂,也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但是,只要我一天还是曹河县委书记,我就得尽一天的责任,就得为曹河县争取利益。虽然曹河县发展有压力,工作的难度也更大些,但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各项工作基本上都理顺了。我和满仓县长配合得也很好。我还是想着,在离开曹河之前,能再为当地争取一些实实在在的项目或者政策,这样我也安心。”

两人心里都清楚,这种兼任不可能长久,郑红旗迟早要回市里。他现在强调困难,无非是想在卸任前,为曹河多争取一些资源,也为自己积累更多的政绩和口碑。

张庆合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的想法,然后才回到制药厂的话题上:“红旗,关于药厂落户的事,我要给你再解释一下。最开始,省里确实有想法把新厂放在我们东原,当时市里面的考虑,也更倾向于放在受灾的平安县,算是支持灾后重建。但是,”他加重了语气,“市里面也不能搞一刀切,剥夺其他县区公平竞争的机会。所以,才会同意你们东洪、曹河,还有平安县,都拿出方案来竞争。这是最初的考虑,也是出于公平和调动各地积极性的目的。”

郑红旗认真地听着。

“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庆合坦诚地说道,“东宁市也参与了竞争,而且他们的力度非常大。先是东宁的市长亲自带队,到省制药厂去拜访;没过多久,东宁的市委书记又亲自带队去了一趟。这释放的信号非常强烈,显示了东宁势在必得的决心。红旗啊,你要知道,东宁市的经济总量、区位优势,都比我们东原要强。如果市里面不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措施,仅仅依靠常规的汇报和方案竞争,我们东原在这次争夺中,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胜算的。”

郑红旗点了点头,脸色凝重起来:“是啊,东宁的实力的确比我们强。他们书记市长一起上,这个分量,省制药厂的领导不能不考虑。”

张庆合说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于书记和我经过慎重考虑,默许了瑞凤同志,利用她的一些老关系,去联络了与省制药厂的感情;也默许了朝阳同志,通过他的一些私人渠道,做了一些推动工作。说实话,”他看向郑红旗,目光坦诚,“走到后来这一步,已经不完全是我们三个县之间的竞争,也不完全是东原和东宁两市的竞争了。从某种角度上说,现在是省制药厂,因为看中了东洪县所能提供的某些特定条件,才最终决定选择在东原建厂,并且明确要求落在东洪。而不是因为省制药厂决定落户东原,我们才选择了东洪。红旗啊,这一点,逻辑关系你要搞清楚。”

郑红旗听完张庆合这番推心置腹的话,顿时觉得豁然开朗。原来背后还有这样一层复杂的博弈。他之前只是从市县竞争的角度看问题,觉得市里偏袒东洪,现在才明白,市里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确保这个项目不流失到东宁市而去。如果拘泥于行政命令和常规流程,可能最后鸡飞蛋打,东原什么也落不下。

郑红旗沉吟了片刻,苦笑着说道:“书记,您这么一点拨,我算是明白了。这里面的水这么深。可是,”他摊了摊手,面露难色,“这个道理,我怎么回去跟我们曹河县的干部们解释?难道说,市里是靠私人关系拿下项目的?这恐怕说不出口吧。、做方案,花了大力气,投入也不少。早知道这样,市里一开始就直接安排省制药厂去东洪考察不就完了,也省得我们白忙活一场,现在心里还有落差。”

张庆合理解地点点头:“红旗,你的难处我知道。过程确实有些波折,也有些情况不便公开说明。但是,结果是对东原全市有利的。这样吧,”他直接切入实质问题,“过程就不多讲了,谈谈条件吧。你们曹河县这次为了争取项目,前期投入大概有多少?需要市里怎么支持,你提个初步想法。”

郑红旗倒也干脆,不再纠缠过程,直接伸出一只手,张开五指:“市长,我也不多要。500万!市里这次不是从省里额外协调了一笔防汛抗旱专项资金吗?这笔钱,必须给我们曹河500万!我们县里今年的防汛压力也很大,河道清淤、险工险段加固,都需要钱。有了这笔钱,我也好对县里的干部群众有个交代。”

张庆合闻言,眉头微皱,伸出两根手指:“红旗,500万太多了。那笔资金市里要统筹考虑,各个县都有困难。200万,我最多给你争取200万。”

郑红旗立刻摇头:“市长,200万哪里够啊?我们前期为了迎接考察,整修道路、改善环境,就投入了不少。这样,400万!不能再少了。”

张庆合沉吟了一下,说道:“300万。这是我能做主的极限了。再多,其他县区会有意见,于书记那里也不好通过。”

郑红旗做出为难的样子,咬咬牙:“380万!市长,我们曹河国企负担重,可不像您一样财大气粗啊。这次防洪防汛,我们初步预算就投入了八百多万,您给我们380万,我们县财政还得贴补一些,真的不算多啊。您可不能太偏心啊,朝阳他们东洪,一个制药厂落户,未来一年的税收可能都是几百万上千万。我们曹河,就只能指着这点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过日子了。”

张庆合看着郑红旗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用手指点了点他:“你呀你……好,380万就380万!我尽力去给你争取。但是,红旗,咱们可说好了,田嘉明同志的事,到此为止。那些风言风语,必须彻底平息下去。”

郑红旗见目的达到,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刚才的委屈一扫而光:“哎呀,田嘉明的什么事,我什么都不知道,什么子弹炮弹的,根本没有这茬嘛!”

张庆合知道,郑红旗打算盘也是冒火星子,就道:“你这个态度,转变很彻底,啊,很到位。”

郑红旗颇为放松的往沙发上一靠:“市长啊,您早这么爽快,我也用不着绕这么大一个圈子,跟您在这儿诉苦了。”他凑近一些,压低声音说,“不瞒您说,今天上午啊,我已经抽空去了一趟市公安局,主动找了尚武同志,郑重其事地说明了情况。关于什么田嘉明同志有三颗子弹的传闻,我明确表示,我根本没见过,也没听说过任何确凿的证据。估计啊,就是一些不负责任的谣传。田嘉明同志的事情,怎么需要劳您市长亲自过问呢?朝阳同志的事,那就是我的事嘛!”

张庆合看着郑红旗变脸比翻书还快,也不禁笑了起来,带着几分调侃道:“哎呀,红旗啊,照你这么说,倒显得我老张不会做事,小题大做了?”

“不敢不敢,市长您这是坚持原则,关心同志。”郑红旗连忙笑着摆手,“我这是提高认识,坚决维护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和东原发展的大局。”

两人又说了几句闲话,气氛轻松融洽。张庆合收敛笑容,正色叮嘱道:“红旗啊,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不过,有句话我还得再强调一遍,这件事的后续处理,最关键的是保密工作。今天咱们谈的这些,是万万上不得台面的。否则,不仅会影响我们东原的声誉,甚至可能影响到尚武同志下一步晋升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事情。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你应该很清楚。”

郑红旗也严肃起来,保证道:“市长,您放心。我懂轻重。社会上传的那些小道消息,本来就是无根之萍。只要我这个当事人坚决否认,并且表明态度,任何流言蜚语都会不攻自破,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张庆合满意地点点头。

而在东投集团,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姜艳红陪同新到任不久的市委副书记周宁海,常务副市长王瑞凤前往东投集团进行调研。

八月中旬,天气正热,暑气蒸人。这次调研,是市委书记于伟正亲自交给周宁海和王瑞凤的任务。周宁海是从东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位置上,平调过来担任东原市委副书记的,目前主要负责组织、干部等方面工作。于伟正让他尽快熟悉东原各县区和各大型国有企业的干部队伍情况,东投集团作为市属龙头国企,自然是重点。

周宁海年纪不大,四十有五,能在这个年纪担任地级市的副书记,算是年轻有为。他穿着短袖白衬衫,戴着眼镜,看上去很斯文,但眉宇间自有几分干练。姜艳红是位四十七岁、举止得体的女干部,穿着朴素,话不多,但观察细致。王瑞凤则也很是低调。

东投集团的领导班子,早已在办公楼前等候。站在最前面的是党委书记贾彬和主持行政工作的副总经理胡晓云。贾彬五十岁左右,身材微胖,面相敦厚,是典型的政工干部出身。胡晓云则年轻不少,三十五六岁年纪,身材高挑,容貌姣好,今天特意穿了一件白色衬衣,黑色的涤纶长裤,头发不像平时那样披散着大波浪,而是挽了一个利落的波浪形马尾辫,显得既成熟知性,又比平日少了几分妩媚,多了几分沉稳。

齐永林调走后,她开始主持全面工作。两人身后,站着集团纪委书记邹新民和副总经理罗明义及中层的几个干部。

邹新民话不多。罗明义则有些特殊,他原是市财政局局长,被平调到东投集团任副总,依然分管他熟悉的财务工作,是个心里有疙瘩、脸上却常挂笑的人物。

贾彬侧身问道,宋清仁啊,到底搞清楚没有,谁的位置放中间?

宋清仁作为综合部部长,办公室主任,齐永林以前的心腹秘书,负责这次的接待保障工作。

宋清仁为难的道:“到底谁的位置放中间,我问了市委办和政府办,市委办说周书记排名靠前,政府办说瑞凤市长资历老,我都不知道,该把谁放中间了。

胡晓云道:“一个钟表啊知道时间,两个表啊就不知道准确时间了,这种事请示市委办就算了,你还请示政府办干什么!”

贾彬一挥手道:“不就结了,市委办大,按照市委办的方法来吧。把周书记放中间位置。”

两辆黑色的皇冠轿车驶入院子,停下之后。贾彬和胡晓云赶紧一前一后迎了上去。贾彬略微领先半个身位,体现了党委书记的地位,但胡晓云步伐轻快,紧随其后。

周宁海、王瑞凤和姜艳红先后下车,两人相互谦让了一下,周宁海还是主动站在了王瑞凤的侧边位置,王瑞凤与迎上来的众人一一握手。贾彬作为班子一把手,先开口:“欢迎周书记、瑞凤市长、姜部长来东投集团检查指导工作!”

寒暄过后,胡晓云作为主持日常工作的负责人,自然承担起现场汇报的任务。她面带微笑,侧身引路,说道:“周书记,王市长,我们集团现在这个院子啊,以前是光明区的老政府大院。后来光明区搬到现在的新大楼去了,市里面就把这个老办公区,借给我们东投集团用了。”

周宁海顺着胡晓云的手势,抬眼打量这栋五层高的办公楼。楼体是七八十年代的风格,外墙贴着白色的小方砖,但年久失修,不少地方的瓷砖已经剥落,露出里面灰暗的水泥底色,像打了不少补丁,在阳光下显得有些破败。他微微皱了皱眉,没说什么。

除了主楼,院子东西两侧还有两栋两层的配楼。周宁海指着配楼问:“胡总,这两侧的楼,也是你们集团在用?”

胡晓云连忙回答:“是的,周书记。东西配楼也是我们集团的分公司在用。”

“哦?你们集团规模不小啊。”周宁海边走边说,“现在集团一共有多少职工?”

胡晓云对业务数据很熟,流畅地汇报:“周书记,目前集团机关加上下属各分公司,总人数大概在一千七百人左右。”她稍作停顿,进一步解释,“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全市九县两区,设置了六家片区分公司。一个片区分公司,大致负责管理相邻两个县的业务。”

“片区分公司?”周宁海表现出兴趣,“这是什么架构?相当于什么级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