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qīnɡ·纳nà兰lán性xìnɡ德dé
山shān一yì程ɡ,水shuǐ一yì程ɡ,身shēn向xiànɡ榆yú关ɡuān那nà畔pàn行xínɡ,夜yè深shēn千qiān帐zhànɡ灯dēnɡ。
风fēnɡ一yì更ɡēnɡ,雪xuě一yì更ɡēnɡ,聒ɡuō碎suì乡xiānɡ心xīn梦ènɡ不bù成ɡ,故ɡù园yuán无wú此cǐ声shēnɡ。
诗文大意
山水连绵,一程接一程,向着榆关之外跋涉前行。夜深时,营帐亮起千万盏灯。
风雪呼啸,一更又一更,扰得思乡的人睡梦难成。在故乡,没有如此心碎之声。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这首词,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词的感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这一年,康熙帝平定了云南的叛乱,因此东巡祭祖,要去往山海关外的奉天祖陵。
词人是皇帝身旁的“一等侍卫”,随队伍一路出关远行。此时虽然已过农历二月,但关外仍是寒冬气候、风雪凄迷。一路上跋山涉水,离京师的家渐行渐远。
夜深时,诗人在营帐中听着风雪呼啸,涌起了思乡之情,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写下了这首思乡之词。
细品词句
词的上阕写的是从日间跋涉到夜晚停驻的场景。“山一程,水一程”用重叠反复的句式描写旅程的漫长与曲折,简单六个字,却描画出千山万水、漫漫旅途。“榆关那畔”是前行的方向,山海关外是远离家园的方向,“身向”暗示出自己的身体向远方行进,心却向着家园,给人“一步三回首”的眷恋不舍之感。最后一句“夜深千帐灯”转到了此时此刻,“夜深”暗示出词人深夜未眠,“千帐灯”的景象苍凉壮观,辽阔壮美。这句“夜深千帐灯”是全诗意境所在,尤其被后世推崇,著名学者王国维说这句词接近于“千古壮观”的境界。
下阕“风一更,雪一更”对应“山一程,水一程”,又是重叠反复的句式,这次是写时间的推进,过了一更又是一更,夜越来越深,但风雪呼啸不停,因此“聒碎乡心梦不成”。“聒碎”道尽了胸中的厌倦、疲惫、烦忧,风雪声既代表着喧扰,又代表了寒苦,这令本来就思乡的词人彻夜难眠。家代表着宁静与温暖,自然没有这样的喧扰与冷酷,最后这忍不住脱口而出的“故园无此声”,是对家乡之恋,也是对他乡旅夜之怨。
纳兰性德写这首词时二十七岁,他二十二岁时妻子就因难产去世了,此后纳兰性德的作品常常抒发哀婉、伤感的情绪。这首词以清丽自然的语言抒发真切的情感,满腹心事跃然纸上,信手拈来,情真意切。
讲个故事
纳兰性德会是“贾宝玉”吗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称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部旷世巨著和它的作者始终都笼罩着强烈的神秘感,甚至有人怀疑作者是不是真的叫“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形色色,个个有血有肉,似乎都有现实的原型,书中对贾府等几大家族生活的描绘更是真真切切,如同纪实一般。这引起无数后人的猜测和想象,甚至诞生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
据说乾隆皇帝七十多岁时,和珅为他找来《红楼梦》一书,乾隆读过之后说:“此盖为明珠家作也。”意思就是:这本书写的应该是明珠的家事。乾隆说的明珠名叫纳兰明珠,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父亲,他是康熙朝大学士,权势显赫。后来,更有人说:书中主人公贾宝玉的原型可能就是纳兰性德本人。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