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tánɡ·李lǐ白bái
众zhònɡ鸟niǎo高ɡāo飞fēi尽jìn,
孤ɡū云yún独dú去qù闲xián。
相xiānɡ看kàn两liǎnɡ不bú厌yàn,
只zhǐ有yǒu敬jìnɡ亭tínɡ山shān。
诗文大意
群鸟高飞都已消失不见,
孤云飘走独去远方悠闲。
相互望着彼此都不厌倦,
只有我和你啊,敬亭山。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诗人曾长期在宣城一带居住、游历,多次游访敬亭山,这里不仅风景灵秀,也是诗人最敬仰的前代诗人谢朓曾游历赋诗的地方。
诗人历尽漂泊,又来到了敬亭山。他独自坐在空旷的山中,难免孤独,但这也让他能静下心来,摒弃一切干扰,静静地感受敬亭山……渐渐地,他感到天空中的鸟群都已飞尽,连白云都悠闲地独自远去,这里只有自己和山在无声地对话:自己喜爱、理解这座山,而这座山也喜爱、理解自己,人和山成为彼此的知音,相对再久也不会感到厌倦。尘世带来的烦恼、疲惫和挫折此时都可以放下,诗人与敬亭山融为一体……
细品词句
前两句描写的,既是诗人眼前的景致,也是诗人心境的变化。天空中的群鸟高飞远去,一朵白云悠闲路过,也飘向了远方。“尽”“闲”两个字,把我们带入“静”之中,这个静不是突然发生的,也不是本来就如此,而是一点一点发生的,鸟儿渐渐高飞消失,白云渐渐地远去。群鸟、孤云是动态的,所以前两句也是“以动写静”,但不同于许多诗中“以动衬静”的写法,这两句是“由动入静”,当鸟和云都消失了,诗人的心也逐渐安静下来。此刻当然是孤独的,但这种孤独是悠然自在的,可以说是诗人主动把眼中的其他事物都减去了,为后面两句做好了烘托铺垫。
在这寂静之中,诗人并没有去感受寂寞、哀伤、怨天尤人,他在看,看什么呢?当然是看山,现在他眼中只有山,而且诗人感觉山也在看自己,因为是“独坐”,所以山的眼中也没有鸟、没有云、没有别人,只有诗人。诗人忽然感受到:他和山就这样互相看着,“相”“两”二字把诗人和山对等地联系到一起,表现出诚挚的感情——人和山互相理解、互相喜爱,互为知己,彼此相看再久,也不会觉得厌烦。
表面上来看,这首诗似乎没有李白惯用的神奇想象、夸张笔法,但诗中的情怀却更加浪漫,不仅把敬亭山人格化,而且把山和人完全平等化,“相看”是互相的平视,人与山是好友、是知音。我们想想,山比人高大多少?山又比人长久多少?但诗人觉得自己和山完全对等,孤独没什么可怜、可怕的,自己还有敬亭山这个知己……这种想法需要多么广大的胸怀!这何尝不是李白诗中“仙”气的体现呢?
讲个故事
一座山连接两位诗人
“诗仙”李白被后世无数诗人视作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偶像”。李白对自己的才华也非常自信,在诗里,他经常和天地山川比肩、和仙人对话,被他推崇的诗人并不多。但李白也有个前代的“偶像”,这就是被称作“小谢”的南北朝诗人谢朓。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