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蜂fēnɡ(1 / 2)

唐tánɡ·罗ó隐yǐn

不bú论lùn平pínɡ地dì与yǔ山shān尖jiān,

无wú限xiàn风fēnɡ光ɡuānɡ尽jìn被bèi占zhàn。

采cǎi得dé百bǎi花huā成ɡ蜜ì后hòu,

为wèi谁shuí辛xīn苦kǔ为wèi谁shuí甜tián?

诗文大意

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山尖,

无限风光都被蜜蜂所占。

采集百花酿成花蜜之后,

到底为谁辛苦给谁甘甜?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黑暗的晚唐时期,诗人在科考中屡受挫折,在都城看遍帝王权贵的荒唐腐朽、芸芸众生的熙来攘往,心中充满失望和愤懑。

他观察辛辛苦苦四处采蜜的蜜蜂,联想到人们忙忙碌碌,到头来甚至一无所获,却不知所为何来,当然,其中也包括苦苦追寻功名却屡屡失败的自己……

诗人心有所感,蜂与人的身影在他心中渐渐合二为一,于是他创作了这首看似简单,但寓意深刻的“咏物诗”。

细品词句

前两句描述蜜蜂四处采蜜的样子,语言浅显直白。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峰,有花的地方就有蜜蜂的身影。第二句值得读者细细品味,世上的无限风光都被它们占据了,这是先“扬”,看似对蜜蜂表示赞美。

后两句急转直下,发表议论,语言犀利深刻。蜜蜂辛辛苦苦地采花酿蜜,到底是为了谁这么辛苦,又让谁享受甘甜呢?这是后“抑”。最后这个问句引人深思:我们知道,自然界中采蜜的多是工蜂,但它们自己享用的却很少,要把蜂蜜提供给蜂巢中的蜂王和雄蜂,人类更是常常占据蜜蜂的劳动成果。工蜂出于本能,忙碌一生,却不知道自己是为了谁奔忙,也说不清劳动成果都被谁享用。诗人要思考的当然不是蜜蜂的一生,而是从中反思人生与社会。

这首诗看似简单地咏物,没有任何难懂的用词,实际上却是一篇“动物寓言”,作者的议论点到即止,并不讲明,但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到了现代,蜜蜂常被视为“劳动奉献”的象征,所以后来有些人认为这首诗是用蜜蜂比喻劳动人民,对他们表达赞美和同情,对剥削他们的统治者表达讽刺和批判。

古人多认为这首诗是借蜜蜂比喻盲目追求功名利禄的世人,其中也包括诗人自己,辛辛苦苦,看似风光,其实根本不知人生目的是什么,到头来一无所获。其中既有嘲讽,又有怜悯。罗隐的诗文常有讽刺意味,这样的理解可能更符合诗人的原意。

讲个故事

十上不第,才高貌丑

历朝历代,许多诗人在科举考试中名落孙山,晚唐诗人罗隐更是堪称考场失意的“佼佼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