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涨红了,吱吱唔唔了半日,才道:“我不过就是这么一说罢了,并没有特别的意思。至于瑶丫头父女俩的安危……郑王不是没有杀青州锦南两地的官员么?我那兄弟素来滑头,只要郑王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杀人的,他自然不会自己找死。我还不知道他得性子么?就是知道他不会有事,才不担心的……”
文怡抿了抿嘴,没说话。蒋氏对文慧自然是慈母,只是对其他亲人,就未必真心关怀了。别人的家事,她也没兴趣多管,便找了个借口,告退回房去了,只留下蒋氏一脸讪讪的不知该不该笑脸送人。
文怡回房闷坐,忽然顿悟了。世人都是偏心的,遇事自然会偏着自己的家人与亲友,而家人与亲友之中,也有亲疏之分。别说大伯母蒋氏亲近儿女,却疏远冷待庶弟一家,便是她自己,也会更亲近祖母卢老夫人多于其他族人与舅舅一家,出嫁之后,则是与丈夫柳东行最为亲近,至于柳东行的家人亲友,不管是关系不睦的柳复一家、东平王妃,还是关系亲近的苏太太夫妇,都要靠后许多。她不能忍受柳东行穿着又湿又冷的衣裳出门,却能对东平王妃有可能因罪被废冷眼旁观,更能想办法算计柳复夫妻,不就是这个道理么?
虽然佛陀说,众生平等,但众生何尝有过平等?她虽是信佛之人,心存善念,但也无法达济天下,能做的,不过是抱着一颗善心,量力而行罢了。如今她只是众生的一员,难免要偏心些,最重要的,不过是护着自己所关心爱护的人而已。
这么想着,她又记起先前跟柳东行说过的话了。为了丈夫日后着想,她还得多用点心思才行。别的事上她无能为力,但康王府那群人,她倒不是完全没有法子对付的。
大概是老天庇佑,没两日,柳东行与胡金全便探听到了康王府众人私下聚会商议的是什么事。
原来这些曾经凭借康王府权势在康城呼风唤雨的管事、掌柜们,虽然损失了大笔钱财,生意经营遇到了困难,还先后被知府衙门与通政司的人审了又审,但心里的不甘却越来越盛。他们的不敢不是针对朝廷,而是针对郑王。他们虽是仆从的身份,但也都是富家翁,康王世子上京以后,留在康城的那些秘密产业便是他们在掌管,无论是官府还是同行,谁不敬他们三分?而他们当家作主的日子过久了,自然不甘心再被人糟践。郑王府所为分明就没把他们当成是盟友,事情八字都没一撇,就卸磨杀驴,谁还敢指望郑王夺得江山后,真的会给他们回报?
康王府的人冒着杀头的危险助郑王造反,却一点好处没得,就失了几百万的财产,死的人与被烧的货物就不算了,更要紧的是,官府已经留意到他们了,没有武力保护,他们岂不是死路一条?造反的罪名可是要诛九族的!这都是被郑王所害,就算死,他们也要报复郑王一把!叫他知道,马王爷头上有几只眼!
康王府旧人的报复行动,很快就开始了。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布?Y?e?不?是?ì??????????n???????2?5?????o???则?为????寨?站?点
第三百八十四章康王府在行动
康王府一众旧仆报复的招数其实很简单。W?a?n?g?阯?f?a?b?u?y?e??????u???ε?n?2???②????????o??
康城是天下第二大港,仅次于归海,虽然地处偏西,但它的西面与南面有一大片产粮区,周围又有许多富庶的城市,与此同时,西边的山区里有两个大盐井和几处铁矿,丘陵地带则盛产各种药材,每年不知有多少船只满载粮食、布料、药材、铁器与食盐等货物,路经康城,送往东江中下游的城镇,其中一部分还会在归海积存,转运往北方。
康城曾经是康王府的藩地,经济命脉几乎都掌握在王府中人的手里,虽然现在很多王府的产业都已经转入地下,但影响力犹存。康城知府就是因为这一点,才对他们一再纵容的。可以说,这些人的底气,不仅仅在于钱财,还包括了人脉与进货销货的渠道。被申屠刚领着的一帮郑王府打手掳走了数百万两银钱,固然是能让他们伤筋动骨,但做生意,更多的是依靠诚信与名声。再有钱的商家,若不讲诚信,顾客也未必会买账;而一时资金周转不灵的店铺,却有可能凭借着老板或掌柜的个人信用,赊账取货,并顺利将货物销售出去,让店铺起死回生。
对于康王府的旧仆来说,他们眼下所面临的境况就是:钱被抢走了,又被官府盯上,即便能将生意重新做起来,若将来被朝廷定了造反的罪名,便连性命都保不住,那还花这么多心思干什么?与其顶着巨大亏空,劳心劳力,倒不如先把店给关了,多想想自己今后何去何从还好。
等他们想不出为自己脱罪的办法,终于决心要报复的时候,各方面的条件都是现成的。在东江与太平江上营运的船行他们都熟,甚至有一部分船行的价钱是他们做主定的;做粮食生意的商家也都跟他们交情不浅——若是交情浅,那商家也没法在康城做生意了;做铁器的商家,当初更是靠他们才把生意撑起来的,还有盐商们也是,要知道盐铁这两样东西一向是朝廷官营的,不许民间私自贩卖,也就只有藩王这样身份的贵人,才敢伸手分一杯羹了。若没有康王撑腰,那些商家也没胆子发这个财。
于是,就在郑王的军队被挡在锦江以南、战况僵持的时候,原本源源不断被运往东江中下游的装有粮食、食盐、铁器、布料等货物的船只,还未到达归海城所设定的封锁线,便现在康城被截住了。青州与锦南两地的粮食与食盐供应很快就开始收紧。郑王为了积攒粮草,早就在这两地搜刮过,民间的盐粮存量本来就有所不足,眼下更是雪上加霜。不过因为郑王起兵前积攒了不少物资,他手下的军队暂时还未受到影响。
但这种情况也只是暂时的,倘若战事持续僵持,而政王的军队又长时间无法占领更多的城池,无论是粮草、食盐、衣料还是铁器,都迟早有用尽的时候。
康王府的人就等着他物资用尽的那一日,因此更加卖力地拦下运送粮食铁器的船只,并且运用他们在康城商界的名望,半逼着那些货物的主人将东西卖给他们。于是他们名下的货仓越堆越满,但他们却一粒米、一粒盐都不肯往外头卖,宁可让康城下游的百姓陪着他们一起遭殃,也不愿意便宜了郑王。甚至连康城本地的粮店,也被他们逼着不做外地生意,以防被青州锦南的人钻了空子。
这时候已经是整月中旬了。本应欢乐喜庆的新年,不知不觉地笼罩上了一片阴影。
虽然百姓家中都还有粮有盐,生活未受影响,但传闻却已经在城中发散开来。人人都担心自家过完年后便要断粮,也有人忧虑开春时无足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