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网游>大宋财经周刊> 第281章 套期保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1章 套期保值(2 / 2)

这么一搞,相当于无限续杯,茶引的时效得到了极大的延长,以至于现在市场上还有仁宗时期传下来的茶引。

朝廷说,你们两大行会也别斗法了,研究个合理的机制,让茶叶市场顺畅起来。

两大行坐在一起,研究出来个“二分金”政策。

中小商家向大经销商交订金,双方签订一个意向价格,涨跌幅都不能超过二十五分之一,其余的风险由大经销商自己消化。

大经销商获得了货币补充,减小了资金压力,于是他们向上游进行谈判。

茶叶都在南方,核心的交易场是广州、泉州、杭州、扬州,大经销商直接坐镇这四个地方,也开始玩合约。

他们跟收购商约定,我把钱借给你去管理茶园,你要给我价格保证,上下涨幅不能超过五十分之一。

收购商当然愿意了,他们毕竟每家也是分散的,限于资金实力,只能做半个县到一个县的生意。

如果有了资金支持,他们就可以收更多的茶,挣更多的钱。

于是,绕了一圈,后端的每一环节,都找到了降低风险的办法,似乎可以其乐融融的运转下去了。

可马上会出现另一个问题,收购商操纵市场。

收购端也寡头化了,一州一府、甚至半个路,被三两家收购商控盘。

他们也有风险啊,涨跌幅被锁死,可是天灾人祸又不在他们管控之中,年景不好的时候他们就会亏钱。

于是,他们也想了个办法,购买“陈引”。

所谓“陈引”,就是屯在集散中心,并未被“提货”的陈茶。由于宋代茶叶的主要形式还是饼茶和团茶,陈不陈的区别不大,这种用“旧”代“新”并不是不能接受。

可这样还是麻烦,造成了总经销提货时,收到的总是新旧两掺,质量不统一。

几方坐在一起开会,非要想出来一个“人人便利”的法子,老这么互相挖坑,买卖做着太累了。

总经销说那这样吧,我们以“茶引”作为结算标的好了。

咱们也别分谁是分销,谁总经销,谁收购商了,干脆拿出兜里的钱来,混在一起各凭本事。

由榷货务指定的仓库作为交割场所,咱们只交易“交引”,涨跌看行市。

于是,他们自己做了个交引铺系统,灵活交易茶引,方便完成自己的风险管理。

唯一不够完美的,就是他们缺少一套高效的结算体系。

每个交引铺之间价格不一样,吞吐量更是千差万别,信息还不统一。涨了跌了的,容易被交易铺暗箱操作。

所以,直到当前,大宋的期货市场还处在0.5版本。

李长安可以做的,就是提供一个能够容纳更多资金,更多交易商,更加便利结算的交易市场。

把所有的交引铺合并,形成金楼债券那样的交易所。

这时候,套期保值的操作就容易操作多了。

你购买一万贯十个月之后交付的茶引,原本是真的要有货在榷货务的仓库的,你也要实打实的付出这么多钱。

现在,只要有标准合约就成。

在榷货务的见证下,你直接跟收购商签订合约,约定在十个月后购买一万贯的茶叶,并在指定地点交付。

我们算他一百份标准合约好了。

然后,你把这份合约拿到期货市场来进行交易,让交易商都进行购买。

合约价跟交割期市场价格的差,就是人们追逐的利润。

也就是你来对冲风险的操作空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