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近道心不稳,头顶红云蒸腾,杀气极盛。
按照他的想法,这些蛀虫就都该杀掉,反正现在天下太平,他们也没用了,赶紧清理了给有用之才让路。
户部侍郎听了吓得满头大汗,赶紧出言阻拦。
“陛下造极两载,恩惠未出,怎能先降杀伐,于国政不利啊。”
天下都看着呢,你一个小皇帝登台,连基本盘都不稳固,不想着拉拢民心,怎么能先杀功臣呢。
“以言训之,罚铜、流放数人以儆效尤,足以!”
意思一下就得了,展示一下皇帝的威严,找找存在感,别想太多。
赵顼闭上眼睛,长吸一口气,稳住心神,他怕现在会控制不住双手,拔出剑来把眼前的三品大臣给砍了。
蛇鼠一窝啊这是,连一个衙门口的都不是,就在这里官官相护起来。
不会是,这里的钱户部也有份儿吧?
他的眼神在侍郎的脸上和脖子上逡巡,就像一个粗劣的屠夫,第一次动手,在打量下刀的位置。
这人倒也识趣儿,一看皇帝眼神不善,立即退下。
“李爱卿,你说呢?”
李长安琢磨了一下,心说这是个好机会,咱必须得落井下石。
玉津园管理腐败,形成巨大亏空,皇帝震怒之后肯定要大力整治,然后这园子运营权不就可以谈了么。
那侍郎偷偷给他使眼色,有过一面之缘的王诜也凑过来求情。
“回禀陛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陛下之志,乃是廓清寰宇,重造大宋,使天下归心,使万民百姓幸福。这玉津园是个小园子,却又不小,如何理顺其政,外朝数万官吏,天下千万黎庶,定然极为关切,以为陛下今后治国之风向。
“所以臣以为,这案子要办,大办特办,以小见大,办出一个新规矩出来!”
他这一番话,立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苏轼大为赞同,立马向皇帝表示,开封府经过马政案的锻炼,已经形成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查案队伍。
这案子交给开封府,保证一个月之内,查的清清楚楚,绝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户部侍郎表示,这事儿要归三司来查,毕竟钱都是从三司拨付的,怎么算也得算是个财政案。
李长安却两个都不同意,“格局太低了”。
官家亲自督办案件,怎么能光光是只查财务呢,这可是展现官家治国思想的重要案例。
首先,咱得定一个高调。
不能说是稽查腐败,太难听了,好像咱大宋朝廷已经到了上下腐臭难闻,全是坏水的阶段。
咱得说改制,现在改制乃是热门,是朝廷上下都能接受的新风潮。
一国之政要改,这管理园子,减员增效,开源节流,不也是改么?
调子就是改制,是要重新为大宋的地方治理探索新模式。
用这个能不能堵住朝里老臣的口,能不能获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能不能让参与的队伍获得使命感?
众人一听,这李学士虽然是幸进之徒,但是水平真高啊。
朝廷不说铁板一块,但对于官员犯错,从来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想要查旧账,那是比李白上四川都难。
要是因为这个杀人、裁人,肯定阻力多多。
可要是换成改制呢,那就容易了,毕竟从仁宗时代开始,朝廷一直就在改制,不改制都不好意思拜相。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