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网游>大宋财经周刊> 第112章 马弊案(月初求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 马弊案(月初求票)(2 / 2)

越是旷日持久的深度腐败,越难以清除。

疾在腠理的时候不治,到了骨髓,那就只能不治了。

有些事儿,只能防,没法治。

即便是荷兰、丹麦、瑞士、芬兰、瑞典这样的高廉洁指数地区,也只能对前一个时期的势力进行特赦。

抠根儿,那是真能抠到根儿。

适可而止么,自己一个穿越者,还要跟这帮土著妥协?

可不妥协,就意味着你死我活的宣战,眼下自己的摊子才刚刚铺开,现在动手似乎早了些。

“你觉得咱们能放他们多少血?”

一说到这个,王雱王公子终于有了些精神。

“一匹马算五十贯,他们至少吞了一百万匹的钱财,咱们十取一,比我爹的青苗贷便宜。”

“你骂我?”

“长安何出此言?”

“我堂堂汴京小财神,好不容易伸回手,才要十分之一的帐,那不成跪着要饭的了么?”

王雱点了点头,“如此说,确实便是跪着要饭的!”

李长安奸笑一阵,摸出一张榷货务的交引,再排出金楼发行的债券。

“跟我斗,他们有这个实力么?此去北边,你一定要发挥你王公子的魅力,结交辽国权贵和马商,咱们做个局.....”

-----------------

苏轼很忙,很累,很烦!

三十二岁,代理京畿路转运使,又实际担当首都行政长官,还得监督马政案的调查进展。

即便是大宋第一才子,这些日子下来,也要油尽灯枯了。

不得已,他玩了一手灯下黑,根本不跟政事堂打报告,直接开始了开封府的人事结构调整。

开封府的行政、司法、治安、税赋等各种权利架构,基本比照朝廷的六部九卿制。

好处就是能无缝衔接,要登基的太子或者要拜相的重臣过来历练,两三年就可以顺利熟悉国家制度,过渡到顶层。

要说坏处,那说一千零一夜也说不完。

京畿路四百多万人口,开封都百万居民,实际的工作复杂度,比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还大。

用一套汉朝初期创建的原始治理架构,运行管理这么一个超魔幻的现实引擎。

结果就是,能拖着不出乱子,那就算为政清明。

仅拿刑曹举例,开封府不但接汴京两县开封祥符的案子,还要接很多京畿路的案子,还要接待上京告御状的案子。

一个州府级别的配置,干着国家最高审判机关的一半的工作。

开封府的判官,有本事的三年之内肯定调走,谁也不想猝死在任上。

翻看历史,只有赵光义一个人在任超过了十年。

苏轼不想英年早逝,借着朝政过渡期,玩了一手灯下黑,私自对开封府进行了扩权。

首先,作为开封府尹,他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拥有二十人规模的秘书班底。

每个人各管一块,从街区治理到税赋征收到司法治安,反正有一处空缺,就设一个秘书。

除判官和各曹主事,其他人不得直接向自己报告,先往秘书处递交办事公函。

这样只是解放了自己,

有钱,一个人最多可以配俩。

各曹进行权力下放,调动社会力量,召集行会、商会、民间社团进行工作分拆。

比如开封府管理一千八百名衙役的都巡检,以前他除了手下,就只能依靠帮闲和白身来完成工作。

帮闲和白身役没薪水,就只能放任他们欺负百姓和商家,捞取好处。

工作是完成了,却怨声载道,老百姓都背地里管衙役叫黑狗子,帮闲和白身役叫花狗子。

苏轼授权巡检使在城区设立管片,整个三百多平方里的城区划成六十个区域,设立治安所。

治安所结合保甲制度,充分利用街道良家子和弓箭社、摔跤社等组织,实现对街区的下沉式管理。

有了层级制,苏轼总算是把自己从繁重的批阅审核工作中解放了出来。

他终于有功夫来监督三司办案,督查皇差。

从宣布立案开始,如今已经有数十人自首,并主动交代了犯罪经过和退还了非法所得。

案件进展一片大好,不是小好!

照三司的查案速度,不出一个月,这么大的积弊案子就可以理清了。

大功一件啊,自己简直堪比寇准、包拯、司马光!

可这是真的么?

咚咚咚,有人敲响书房的门。

进来一个长相跟他有六分相似的青年,手里还领着个孩子,“大哥,家里出事儿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