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安城内的气氛,在李弼不遗余力的奔走下,变得愈发微妙而紧张。
与前次被楚军刀兵“请”至宫门的仓皇与被迫不同。
这一次,收到由这位昔日同僚、今日“楚帝近臣”亲自传达的“邀请”时,所有仍滞留于城内的原大汉官员,心中都如同压上了一块千斤巨石。
这一次,无人敢托病,无人敢推诿。
名单上秩比二百石以上的官员,几乎无一遗漏。
因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次议事,绝非简单的征询意见,而是一场对新朝是否归顺的最终表态。
不来的代价,楚宁早已通过校尉之口,用“灭门”二字,血淋淋地刻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前车之鉴,刘卑一族上下百余口的鲜血,尚未完全凝固在这座都城的记忆里。
皇宫的宫门次第敞开,官员们穿着略显陈旧的官袍,沉默地行走在熟悉的宫道上。
只是如今,两侧肃立的已非汉家羽林郎,而是眼神锐利、甲胄森然的楚军锐士。
那冰冷的金属反光和若有若无的血腥气,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身份的转换与处境的险恶。
他们互相之间少有交谈,即便眼神偶尔交汇,也迅速避开,充满了猜忌、惶恐与一种难以言喻的屈辱。
偌大的队伍,竟只有脚步声和压抑的呼吸声,沉重得令人窒息。
金銮殿,这座象征着大汉帝国最高权力的殿堂,曾经是他们梦寐以求能立足的地方,如今却显得如此陌生而压抑。
殿内的陈设大致依旧,蟠龙柱、琉璃瓦、金砖墁地,但御座之上的人已然更换。
楚宁并未穿戴正式的帝王衮服,依旧是一身玄色常服。
然而端坐于那至高宝座之上,其本身散发出的威势,便已充斥了整个空间。
让这熟悉的殿堂弥漫着属于他的、冰冷而强大的崭新气息。
官员们按品级鱼贯入殿,黑压压地跪倒一片,头深深地埋下,不敢直视御座。
山呼“万岁”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明显的颤抖与不确定,远不如昔日朝会时的整齐洪亮。
“不必多礼。”
楚宁的声音从上首传来,平淡,甚至带着一丝似乎并不在意的随意,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如同寒冰滑过脊背。
他随意地摆了摆手,动作间是掌控一切的从容。
众人依言,惴惴不安地站起身来,垂首恭立,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楚宁的目光,如同无形的探照灯,缓缓扫过殿下这群心思各异的旧臣。
他的眼神没有刻意施加压力,却让每一个被他目光掠过的人,都感到一阵心悸,仿佛内心那点盘算和恐惧都被看了个通透。
短暂的静默后,楚宁再次开口,直接切入主题,没有丝毫迂回:
“此次召集诸位前来,乃是为了商议如何处理大汉皇室一事。”
他的语气依旧平稳,但“处理”二字,却像重锤般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如何“处理”?这简单的两个字,背后可能意味着流放、囚禁、废为庶人,更可能意味着血腥的清洗。
大汉王朝虽然覆灭了,但这么多官员还在呢。
他就是要借由此事,清洗一波!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