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内,鸦雀无声。
独孤伽和刘襄,这对母子是先帝的遗孀和嗣君,是汉室法统最后的象征。
他们的命运,牵动着在场每一个人敏感的神经,也考验着他们即将做出的选择。
楚宁微微前倾身体,手肘撑在御座的扶手上,目光再次扫过全场,将众人脸上的惶恐、挣扎、麻木以及少数人眼中闪烁的投机尽收眼底。
他嘴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极淡的、难以察觉的弧度,仿佛在欣赏一出早已预料到的戏剧。
他缓缓问道,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不知诸位大人,有何高见?”
这一问,轻飘飘的,却重若千钧。
刹那间,整个金銮殿内的空气仿佛彻底凝固了。
官员们的头垂得更低,有些人甚至屏住了呼吸,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
进言?
如何进言?
为旧主求情,可能立刻被视为异己,招来杀身之祸。
主张严惩,甚至提议处死,固然可能讨好新帝,但这弑君或背主的骂名,以及内心残存的道德枷锁,又让他们难以启齿。
这是一道送命题,也是一道投名状。
楚国皇帝将选择的刀,递到了他们自己手中,逼着他们,亲手斩断与旧时代最后的联系。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烛火燃烧时偶尔发出的噼啪轻响,以及某些人因紧张而变得粗重的呼吸声。
每一个瞬息延长的沉默,都是对灵魂的煎熬与拷问。
新朝的第一道政治风向,就将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与随之而来的发言中,悄然奠定。
楚宁那句“不知诸位大人,有何高见?”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在死寂的金銮殿内激起了无声却剧烈的涟漪。
余音袅袅,却无人敢率先应声。
空气凝滞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沉重的压力让许多官员几乎喘不过气,他们死死地盯着自己脚下的金砖,恨不得能看出条缝隙钻进去。
御座上的那位,与其说是在征询意见,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冷酷的甄别,每一个字的回应,都可能决定自己乃至家族的命运。
这令人窒息的沉默持续了仿佛一个世纪之久。
终于,在一片垂首屏息的人群中,一个声音带着几分刻意凸显的忠诚与急切,响了起来。
正是背伤未愈、脸色仍显苍白的李弼。
他强忍着躬身时背部传来的刺痛,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洪亮而坚定:
“陛下!臣以为,此事无需再议!”
他一开口,便定下了强硬基调,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独孤伽、刘襄,乃前朝余孽,是伪汉法统之象征!”
“此二人不除,天下怀恋旧朝之心不死,隐患便永难根除!”陛
“下顺应天命,鼎革天下,岂能效仿妇人之仁?当以雷霆手段,永绝后患!”
“臣恳请陛下,明正典刑,将此二人公开处决,以安天下,以定民心!”
李弼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
他深知自己已无退路,唯有表现得比任何人都坚决,都拥护新朝,才能巩固地位。
他口中的公开处决,更是带着一丝残忍的意味,意图彻底践踏旧朝的尊严。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