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都市>一代帝王刘义隆> 第九十三章 刘义隆视察建康北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三章 刘义隆视察建康北湖(1 / 2)

元嘉二十一年初冬,刘义隆的车驾来到了后湖岸边。.

陪同的大臣,有左卫将军兼太子詹事范晔、右卫将军兼中领军沈演之、中书令兼建平王师何尚之,另外,负责后湖改造工程的建康县令张永也陪侍在侧。自刘湛、殷景仁之后,刘义隆重用的大臣就是左、右卫将军范晔和沈演之,二人对掌禁旅,同参机密;另一个得以俱参机密的大臣是侍中、吏部尚书兼义阳王师庾炳之,他是前江州刺史庾登之的弟弟。今日庾炳之留守台内。

后湖,因为处在建康台城之后,故名;又因为处在台城之北,又叫北湖。后湖南接台城,北连大江,水势浩淼,放眼望去一片汪洋不见对岸,如同海洋一般。但是每到多雨的年头,满溢的江水就会泛滥成灾,有时甚至直逼台城。为了把湖水限制在都城之外,司马晋时曾经修筑过北堤,但因年已久远,如今北堤已经破败不堪。刘义隆在几次实地考察了都城至覆舟山一带以后,决定在今冬再筑北堤,且这次的修筑,将比前朝时更为坚固,范围也大出了许多:东至覆舟山,西至都城,长达十里。

现在,后湖因冬季水位下降,它的四周正是一个数万人的庞大的工地,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或湖中清淤,或夯筑堤岸,或抬土拉土堆积小山。

刘义隆走下车驾,众大臣陪侍在左右。众人放眼望去,满是攒动的人头,耳中听到的尽是一阵阵的“杭育”“杭育”之声。

“待修好了后湖,周边的吏民就不会再为以后的大水愁了。今年是个丰年,以后的丰年就更多了!”中领军沈演之兴奋地看着繁忙的工地。

“水位低了,怎么却看不见了湖中那一块块小洲了?”年愈花甲的中书令何尚之在湖面搜寻着。湖面的小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三个大一点的土山。

“何令,您好久没有来看了吧?小洲早就削去了。这都是皇上的意旨啊!”负责修筑后湖的张永走近何尚之,又补充一句,“皇上的意图您知道吗?”

张永,三十八岁,是前益州刺史张茂度之子,其为人爱好经史,长于作文,善隶书,晓音律,骑射杂艺,触类兼善,又有巧思,深得皇上赏识。他所用的纸墨,都是自家所造。皇上每得他的奏章,常常啧啧称奇,自叹尚方供御的纸墨也不如它。因为欣赏他的为人,所以皇上就把筑北堤、重建北湖这样浩大的工程交给他监管。

“筑堤围湖,防江水泛滥;削去水中洲,不解何意。”何尚之说。

这时,刘义隆似乎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向他们移动几步,面带笑意地说:

“不只是围湖防涝,张永知我用心。你们看,削去水中小洲,这后湖汪洋一片,不是比原先更阔大了吗?”

众人连声称是。

“这阔大的湖面……费了这么大功力,不该好好用一用吗?”

“还能干什么,陛下?”何尚之一脸疑惑。

“防江水泛滥,只是我的第一步,也只是我的浅浅的一步;我的目的,”刘义隆带着几份兴奋,提高了嗓门,“我的目的……诸位再看这阔大的水面,数百艘……”

龙舟竞渡吗?何尚之听了脑中一闪。

“这阔大的水面上能容得下几百艘战船!我要用这后湖,操练我的水军!北人靠快马,我们南人靠什么?我们也要战马,但我们更要战船!我们有了精锐的水军,我们就有了取胜的保障。……赤壁之战,北人南犯,南人依靠的就是水军……元嘉七年的北伐失利,虽然与战将有关,但也是因为我们事起仓促,没能操练起一支强大的水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