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可行,准确的说是一条堂皇大路。
在韩三平看来,《督公》电影的成功,标志着大片战略新方向的胜利。
中国电影的强国之路,应该从《督公》开始,用一部部扎根本土、工业过硬、商业成功的扎实作品,一步步去实现。
《督公》是沈善登在这个开始逐步摸索新的制作与叙事的蛮荒时代,拿出来的一个完全体作品。
当然了,这条路,现在是他韩三平的。
是他高瞻远瞩,敢于投入资源,敢于破格使用青年导演!
他从一开始就押上重注!
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韩三平平衡各方,而是强化方向,收割胜利!
旗帜鲜明的服务于本土观众与市场,极致的工业水准与商业类型化探索,走出大片战略的新路!
闻言,廖云倒吸一口凉气。
陈克辛、吴语森有难了!
敲打之后,如果服软其实有很多余地,选择硬来,无疑是撞枪口上了。
韩三平继续对廖云下达指令。
“通知下去,对港岛那边的一切质疑,官方不做任何回应。私下放话,中影一切按合同办事,支持一切有利于中国电影健康发展、符合市场规律和观众期待的‘创作’。”
“对于不符合的,中影有权也有责任进行监督。”
“我们必须保证每一笔国家的资金,用到该用的地方,落实到位。”
吴语森、陈克辛等港圈导演做古装大片,是这个电影类型死掉之后抽搐。
韩三平感觉到了不妙,但为了赢得中国电影发展的时间,他必须装不知道,走完这个过程。
如今,古装大片又活了!
不仅重新活了过来,而且还是以更加崭新的姿态,那就不好意思了!
廖云想着,果然,吴语森等人撞上铁板了。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重拳,至少一秒十拳的速度!
《投名状》这部戏,廖云看过成片,只能说导演格局太小了。
他们还是以往那样没有变,只是韩三平有了沈善登这个敢打敢冲的“庞青云”,必须给沈善登一个交代。
这次导演要尝到什么才是大格局了,只是他们未必能明白,也未必喜欢这种没有“走狗烹”暗黑套路的现实。
“当然,他们该退的退,配合的话,我们也给出路。”
“我们要的更多是一个态度。”
韩三平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
现在只能说找到了一条新路,但依然没有摆脱外部威胁。
吴语森、陈克辛等代表的港圈,还是需要的,只是合作模式改变了。
不只是要合作,还要斗争。
顶个国际大导,顶着港台大导的名头,想要坑蒙拐骗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还有。”
韩三平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断:“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排片、宣传、甚至是行政协调,我要确保《督公》的续航能力!目标只有一个。”
他手指重重地点在桌子上:“助推它,把这条大船给我撞沉!”
原来这部分资源,他是想用在《投名状》上面的。
看完成片后,他差点骂娘。
电影情况,又让沈善登猜准了!
电影比《蛟潜虎隐》更进一步,连传统上的武打动作都没了。
真就陷入了两头堵的局面,突出家国情怀就容易给人吹清之感,贬低朝廷支持地方,又有分裂倾向,不符合观众口味。
电影充满反思,中央冷酷算计,代表地方的主角团则是悲剧性叙事。
隐喻也就罢了,关键水平太次。
用一亿请了李莲杰,然后拍了一部各种隐喻,而且隐喻的牛头不对马嘴的黑暗风文艺片。
装神秘,但其实并不懂历史。
导演的格局,对于国家的理解,还停留在社团层面,打下苏州的是李鸿章,打下南京的是曾国藩兄弟,导演根本就不知道手握雄兵的巡抚是啥概念!
主角团还被姜、狄、陈老头团压戏了!
只能说,沈善登说的确实是对的。
《投名状》最经典的是片名。
他们把对方当人,但对方确实是殖民地心态,既要赚钱,又要表示自己被包养有独立性格,还要吃饭骂娘。
既然资源给谁都是给,韩三平决定给《督公》。
《督公》这样的票房走势,院线也愿意配合,工会赠票什么的,发到职工手里也愿意看。
《投名状》这种,韩三平要是强推,从院线到各方都会骂娘。
那才是损害他的威信。
助推《督公》这匹亲手选出的黑马撞线,登顶王座,他投入的也不用太多,顺水推舟就可以。
而且在他手里诞生一部登顶影史的电影,还会反过来反哺他的路线。
投入有回报,韩三平尝到正循环的快乐了!
相比之下,《投名状》需要投入十倍百倍的决心和资源。
吃力不讨好,垃圾!
既然《督公》立项之时,就有一些干扰的声音,包括大陆演员不行的争论,那就让市场说话。
今年贺岁档《投名状》上映,中影也会正常发行,就看看到底有没有本事吧。
旧时代的导演们还在为眼前的舢板争吵不休,而他,韩三平,要亲手为新生的巨龙注入最后、也是最强大的一股动力,送它直上九天,改天换地!
这不仅是商业成功,更是话语权的彻底夺回!
这一次,韩三平要让人听到他这个中影掌门人的声音。
且听雕鸣!
中影的全力支持,再加上作为《造孽》导演回形针的声明,为《督公》扫清了最后障碍。
票房尚且是其次,院线建设规模限制,票房是有上限的。
主要是电影现象级影响力进一步彰显,彻底一飞冲天!
07年这个时候,首周八千万,次周逆跌破亿,两周破两亿的电影,那不管是如何的赞美都不为过。
无人扶我凌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
沈善登用一部电影做到了!
从观众到市场,从线下到线上,《督公》疯狂屠版!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