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王本人就在这站着,谁还有意见?想想那些被剔光头削耳朵的人,就觉得心里瘆得慌。
背地里说闲话都遭殃,当面还有谁敢反对?
同意。
大家都没有意见,甚至口才好,情商高的还说了不少奉承的话来。
手续吗?
更加好办,办事的人都在呢,一趟水就全部办好了。
一派和气的战王府就有了习柔郡主,反正再怎么混淆血脉,混淆的也是战王家的,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皇帝家的儿子谁来做太子。
纠结了这么多天,皇帝也与皇后细细的商量了,有些事情迟早都要来的,更何况这次若不是战王凑巧,皇宫没有任何的防备,弄不好,现在已经是别人做皇帝了。
说起来皇帝还要感谢这位习柔郡主,不然哪有这凑巧,就像皇帝没有防备贤王造反一样,贤王也没防备战王出手啊。
最重要的是,战王其实也没出手,他来宫里是办私事的,只是以前都是这么进来的,那晚就也是那么走的,事情要找就找到皇帝,然后顺手抓住了贤王而已。
太子终究是定了下来。
第二天,天下就知道了,八皇子现在是太子了,而战王被封为摄政王。
虽然辈分比自己高,但是皇帝对这位年纪比自己小的王叔还是有那么点信心的,就是有这位摄政王在,至少自己活着的这一天,太子是没办法造反的。
储君已经立下,璃王夫妻自然是要回去封地的,虽然他们也觉得在封地比在京城好,但是到底在京城还是熟人多。
幸好这个时候小战王与宁蓉蓉也到了成亲的日子,一次就能都告别了。
加上习柔郡主,战王府现在也变成了摄政王府,瞬间就把京城的热搜都给占去了。
几件大事总算是把之前的消沉之气散了过去,不止是战王府,除掉董家,整个京城都是喜气洋洋的。
战王要做摄政王,小战王就只能去镇守西北了。
如今太子已经立下,北国使者在京城没有讨到什么便宜,传说还让璃王妃占了三百万两银子,回去颇有蠢蠢欲动之态,必须有人去镇守才能稳定。
再说了,阿兰娘的癔症需要长期的治疗,肯定留在京城是最好的,小战王手还没好,就自请去边疆,皇上自然答应了。
宁蓉蓉听得,也是支持的,收拾了包裹跟着一起去。
好男儿总是要建功立业,只是要看什么地方建功立业,西北边疆其实挺苦的,名声再大,也不可能过京城般的生活。
只是现在有陪着一起了,杨雪觉得应该好些了。
杨瑾也想出去游学,增长见识,杨雪一巴掌就拍死了,姐姐为自己操心都不暇,你还想我为你操心?老老实实的给我回去读书!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