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穿越>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 冬瓜放佛瞌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冬瓜放佛瞌睡(2 / 2)

采完药回到药铺,秦大夫教周野炮制药材。蒲公英要洗净晒干,金银花要阴干,当归要切片熏制……每种药材的炮制方法都不同。“炮制是为了减毒增效,”她指着正在炒制的苍术,“苍术要加麸皮炒,炒到表面发黄,才能去掉燥性,更好地健脾燥湿。”

周野学着炒药,火候总是掌握不好,要么炒糊了,要么没炒透。秦大夫就在旁边指点:“火要匀,翻动要勤,就像照顾病人,得细心,不能马虎。”

暑假里,周野跟着秦大夫认识了几十种草药,学会了简单的炮制方法,还能帮着抓药、捣药。有次,一个村民被毒虫咬伤,红肿发痒,秦大夫让周野去采些马齿苋,捣烂了敷在伤口上,没过多久,红肿就消了。

“你看,这不起眼的草,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秦大夫笑着说。

周野越来越觉得草药神奇,也越来越敬佩秦大夫。他发现秦大夫的药铺里,不光有草药,还有很多老物件——刻着刻度的铜戥子、磨得发亮的铜臼、装着药膏的瓷罐,墙上还挂着一幅泛黄的《本草纲目》插画。

“这戥子是我师父传下来的,”秦大夫拿起铜戥子,“称药要准,多一分少一分都可能影响药效,医者仁心,不能有半点马虎。”

暑假快结束时,周野要回学校了。秦大夫送给她一个药囊,里面装着晒干的艾草和苍术,说:“这能驱虫避秽,放在宿舍里好用。”

周野接过药囊,一股清苦的药香钻进鼻腔,心里暖暖的。“大夫,我寒假还来,跟您学更多草药知识。”

“来吧,”秦大夫挥挥手,“我教你配几副常用的方子。”

周野走后,把自己拍的草药照片整理成相册,配上文字发到网上,很多人点赞,说没想到身边的野草还有这么多用处。有家长带着孩子来药铺,想让秦大夫教认草药;还有学校请她去讲中医药知识,秦大夫都答应了。

“让更多人知道草药的好,也是好事。”她对来帮忙的周野母亲说。

寒假时,周野真的回来了,还带了几个学中医的同学。他们帮秦大夫整理药材,给药柜贴上新的标签,还把秦大夫的药方整理成册,用电脑排版打印出来。秦大夫看着那些打印整齐的药方,笑着说:“还是你们年轻人的法子好,清楚。”

有天,镇上的卫生院来了位疑难杂症患者,中西医都没治好,有人推荐了秦大夫。秦大夫仔细问诊、把脉,开了副由十几种草药组成的方子,让患者回去慢慢调理。没想到,一个月后,患者的病情居然好转了。

“秦大夫,您这手艺,真是活菩萨啊。”患者家属特地来道谢,送了块“妙手回春”的牌匾。

秦大夫把牌匾挂在药铺最显眼的地方,却对周野说:“不是我厉害,是草药厉害,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厉害。”

开春后,周野的学校和药谷镇合作,在百草堂办了个“中医药实践基地”,让学生们来这里学习认药、采药、炮制。药铺里越来越热闹,有来学习的学生,有来看病的村民,还有来体验中医药文化的游客。

秦大夫收了个徒弟,是村里的姑娘,聪明好学,秦大夫把毕生所学都教给她。周野放假回来,就帮着整理资料,把秦大夫的经验写成文章,发表在中医药杂志上。

有人问秦大夫,守着药铺一辈子,值吗?秦大夫总是指着药柜里的草药,慢悠悠地说:“这些草,能治人的病,也能安人的心。我守着它们,就像守着老祖宗的念想,咋不值?”

雁荡山的风,吹过药谷镇,带着草药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百草堂的药香,每天都在青石板路上弥漫,秦大夫抓药的铜戥子声,捣药的铜臼声,还有学生们的请教声,混在一起,像一首关于传承的歌谣,在山谷间轻轻回荡。而那些带着药香的草药,带着医者的仁心和自然的馈赠,治愈着病痛,也把一份古老的智慧,传到了更远的地方。

您对这个关于老药铺和传统中医药的故事是否满意?若有需要调整的情节、细节或氛围,都可以告诉我,我会进行修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