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书房。
李承乾刚回来,屁股还没坐热,孔颖达就带着一群国子监的老学究找上门来了。
“太子殿下!”孔颖达一进门就跪下了,老泪纵横,“您要推行义务教育,老臣认了。可您为何要另起炉灶,再建一所‘理工大学’?这是要将我儒家学说,置于何地啊!国子监,才是天下士子向往的最高学府啊!”
“孔祭酒,你先起来。”李承乾示意王福给他们看座,自己则慢悠悠地泡着茶。
“孤问你,国子监的学生,会算微积分吗?”
“微……微积分?何物?”孔颖达一脸茫然。
“会造蒸汽机吗?”
“……”
“会配火药吗?”
“……”
“懂解剖学吗?”
“殿下!此乃奇技淫巧,非君子所为!”孔颖达终于忍不住了。
“奇技淫巧?”李承乾笑了,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就是这些‘奇技淫巧’,让大唐的军队横扫西域,让大唐的商品倾销万国,让国库的税收一年比一年高。也是这些‘奇技淫巧’,能让百姓吃饱穿暖,让陛下龙体安康。”
他放下茶杯,看着孔颖达,一字一句地说道:“孔祭酒,时代变了。孤没有要废黜儒学的意思,儒学教人向善,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都很好,是为人之本。但是,光有这些已经不够了。”
“未来的大唐,需要两种人才。一种,是像房相、杜相那样,懂得治国安邦的文臣。另一种,就是孤要培养的,懂得格物致知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国子监,培养前者。理工大学,培养后者。两者并行不悖,都是我大唐的栋梁。这,你明白了吗?”
孔颖达愣住了。
他设想过无数种太子会说的理由,却唯独没想过这个。
不是要取代,而是要并行?
这……这听起来,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是……可是‘理工’二字,终究不如‘圣贤’之道来得正统啊。”一个老学究还是忍不住嘀咕。
“正统?”李承乾嗤笑一声,“能让国家富强,百姓安康的,就是最大的正统!孤懒得跟你们废话。你们要是不服,可以,咱们比一比。”
“怎么比?”孔颖达下意识地问道。
“一年后,国子监和理工大学同时招生。孤把招生标准、考试题目都公布出去,让天下的学子自己选。看看是愿意去学之乎者也的人多,还是愿意来学开火车、造大炮的人多!”
李承乾站起身,走到门口,看着外面繁忙的长安城。
“孤可以告诉你们,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起步就是八品官身,进入格物院、各大工坊,月钱十贯起步!上不封顶!你们国子监出来的,还得从九品芝麻官慢慢熬。你们说,天下的聪明人,会怎么选?”
孔颖达和一群老学究,彻底傻眼了。
官身!高薪!
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读书人十年寒窗,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功名利禄吗?
太子这一手,直接把最大的“利”和最快的“功名”都给了理工科,谁还去读你那虚无缥??的圣贤书?
“殿下……您……您这是在毁我儒家根基啊!”孔颖达悲呼。
“不,孤是在给儒家一条活路。”李承乾转过身,神情严肃,“如果儒学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正视科学的力量,不能为大唐的崛起提供真正的助力,那它被时代淘汰,是迟早的事。孤现在做的,就是逼着你们去改变。是抱着旧东西溺死,还是学会游泳活下来,你们自己选。”
说完,李承乾挥了挥手:“送客。孤累了。”
看着孔颖达等人失魂落魄地离去,李承乾揉了揉眉心。
他知道,这帮老家伙没那么容易屈服,接下来肯定还有无数的明枪暗箭。
但他不在乎。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