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玄幻>重生六零:原始森林任我行> 第544章 光明的使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4章 光明的使者(1 / 2)

空间中央的联合实验室里,灯光彻夜未熄。

姚桐斌手中的耐高温合金样品刚从真空炉中取出,泛着暗金色的光泽,却在董铁宝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一组异常数据——材料内部的微小晶格缺陷,现有光学显微镜根本无法捕捉。

“问题出在检测精度上。”

姚桐斌将样品放在检测台上,眉头紧锁,“没有能放大到万倍以上的高精度光学仪器,我们无法确定缺陷成因,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参数就没法最终敲定。”

萧光琰放下手中的炼油催化剂样品,凑过来看了眼屏幕:“我那边的页岩油成分分析,也需要高分辨率的光谱仪,不然没法精准测定重质组分的分子结构。”

董铁宝推了推眼镜,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出一组数据:“我设计的计算机逻辑芯片,蚀刻精度已经达到微米级,但没有配套的光学对准仪,生产时根本无法保证每一个晶体管的位置准确。”

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明白,“两弹一星”是系统工程,从材料到燃料,从计算机到控制指令,每一环都离不开精密光学技术的支撑。

赵国强站在角落,看着墙上悬挂的“两弹一星”技术图谱,指尖在王大珩的名字上轻轻划过——这位“龙国光学之父”,此刻正身陷囹圄。

“我去接一位‘光明的使者’。”

赵国强拿起玄铁长刀,刀身映出他坚定的眼神,“他能为我们带来穿透微观世界的‘眼睛’。”

1968年的长春寒气逼人,寒风卷着冰雹,砸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的铁门上,发出刺耳的声响。

研究所后院的杂物间里,王大珩裹着一件破旧的棉袄,蜷缩在一堆废弃的镜片箱旁,手指还在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块碎玻璃——那是他当年从英酱国带回的第一块光学玻璃样品。

赵国强隐在空间夹层中,目光掠过这位老人,心中翻涌着他的生平:

1915年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1年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光学博士,师从着名光学专家泰勒。

1948年,他放弃英国的高薪职位,带着300多箱光学仪器和资料回国,主持创建了长春光机所,被誉为“龙国光学的摇篮”。

这位“龙国光学之父”的贡献,早已刻进国家的科技史:他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高温金相显微镜、第一台红外分光光度计,为“两弹一星”研制提供了关键的光学观测设备。

1964年原子弹爆炸时,正是他带领团队研制的高速摄影机,精准记录下爆炸的全过程,为核爆参数分析提供了第一手数据;

他提出的“光学系统总体设计理论”,直接奠定了龙国光学仪器工业的基础。

可此刻,这位曾让龙国光学技术跳过二十年弯路的巨匠,却被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标签。

他亲手培养的学生,正站在研究所的广场上,控诉他“用资产阶级光学理论毒害青年”;

他呕心沥血编写的《应用光学》,被撕成碎片,扔进雪地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