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网游>重生六9:倒爷翻身路> 第381章 融雪浸出的老滋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1章 融雪浸出的老滋味(1 / 2)

立春后的暖阳晒得屋檐淌水,改造角的积雪化成细流,顺着磨盘的石缝往下渗,在地面积成小小的水洼。赵铁柱蹲在磨盘边,用布擦着石面上的冰碴,指尖触到磨盘,已经带着点温乎气。

“这磨盘总算醒了,”王奶奶端着刚发的面过来,放在磨盘旁的石台上,“雪一化,它就有精神了,你看这石缝里的糜子面,被雪水泡得发胀,倒像在发芽。”

张大爷拄着拐杖,往磨盘轴眼里瞅,里面的麻布被融雪浸得半湿,他用细铁丝勾出来,抖了抖:“该换块新麻布了,再抹点猪油,免得轴眼受潮。”他年轻时总说,磨盘开春要“喂油”,就像人开春要吃春饼,图个顺溜。

老周踩着泥泞的路来了,裤脚沾着黄泥巴,手里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几棵刚冒芽的荠菜。“河湾村的冰化了,俺划着木筏过来的,”他把荠菜递给李婶,“尝尝鲜,用磨盘磨的玉米面拌着吃,香。”

李婶笑着接过来,往石槽里放:“你倒是赶巧,我们正琢磨着磨点新玉米面,蒸春饼呢。”她看着磨盘边的浅沟,里面的热灰早被雪水泡成了泥,“这沟留着正好,化雪水能顺着沟流走,不淹着磨盘。”

阿伟扛着根新磨杆过来,是赵铁柱让他找的槐木杆,比原来的粗些。“赵哥说老磨杆有点弯,换根新的,黄牛拉着省劲,”他把新杆往磨盘上安,“等搭棚的木料来了,咱就动手,让磨盘早日住上‘新房’。”

磨盘静静立着,石面上的水洼映着天,蓝得像块玻璃,仿佛在等一场热闹的新生。

阿伟安新磨杆时,发现磨盘上的榫眼有点松,磨杆插进去晃得厉害。“这咋整?”他使劲往里面塞木楔,可楔子一敲就裂,“榫眼怕是被雪水泡松了。”

老周蹲下来看了看,用手指抠了抠榫眼的木屑:“没事,找点旧棉絮,蘸着桐油塞进去,能撑紧。”他年轻时修过磨坊的磨杆,“棉絮吸了油,会发胀,比木楔结实。”

阿伟赶紧找来旧棉絮,撕成小块,蘸着桐油往榫眼里塞。可塞到一半,棉絮卡在里面,怎么也塞不进去,反倒把榫眼撑得更大了。“越弄越糟了,”他急得直冒汗,“要不找铁匠来,给磨杆焊个铁套?”

“焊啥铁套,”张大爷瞪他一眼,“铁的硬碰硬,磨盘该裂了。”他往榫眼里倒了点玉米面,“用面和点泥,糊在棉絮上,等干了,又黏又硬,准能撑住。”

王奶奶听着,转身去厨房和面,和了团硬面,往榫眼里填。面泥混着棉絮,倒把榫眼填得满满当当。“等面泥干透,比石头还硬,”她拍了拍手,“当年修磨坊的梁,就用这法子。”

可等面泥干透,磨杆倒是不晃了,却转不动了——面泥把磨杆和榫眼粘成了一团。“这可咋整?”周强刚从河对岸送木料过来,看着转不动的磨杆,“总不能把磨盘凿了吧?”

老周急得直转圈,忽然想起什么:“用温水浇!面泥遇水会软,慢慢就能转开。”他让阿伟提来温水,顺着榫眼往下浇,边浇边试着转磨杆。

水顺着缝隙流进去,面泥渐渐发软,磨杆“咯吱”响了声,终于能转动了,只是转得生涩,像被什么东西绊着。“怕是面泥没冲干净,”赵铁柱摸了摸榫眼,“得拆开磨杆,把里面的碎面泥掏出来。”

拆磨杆时,大家才发现,面泥混着棉絮,在榫眼里结成了块硬疙瘩,抠了半天才弄干净。阿伟看着满地的碎面泥,气呼呼地说:“这老法子一点不好用,还是铁套靠谱!”

赵铁柱没说话,找来块硬木,削成个带斜度的木楔,往榫眼里塞了塞:“这样试试。”他把木楔顺着磨杆的转动方向塞进去,敲了敲,磨杆转起来顿时顺畅了,还带着点“咕噜”的轻响。

“这咋回事?”阿伟凑过去看,“刚才塞木楔就裂,这咋不裂?”

“你那木楔是直的,我这是斜的,顺着磨杆转动的方向,越转越紧,还不伤榫眼,”赵铁柱笑着说,“老木匠都用这法子,叫‘活楔’,能紧能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