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晚没有丝毫厌烦,反而在这种缓慢的、充满仪式感的重复中,心境变得更加沉淀。她渐渐理解了顾言所说的“等待”的意义。这不仅是对材料特性的尊重,更是对器物生命成长规律的顺应。每一次等待,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融合;每一次打磨,都是为了最终更完美的呈现。
她与这张“灵机”琴胎的联系,也在这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劳作中,变得愈发深厚。她几乎能“听”到灰胎一层层覆盖下,琴体那日益饱满、坚实的共鸣感。
当第四遍灰胎打磨完成,琴胎已然被一层极其光滑、坚硬而又不失弹性的灰胎完美包裹,色泽温润,仿佛上好的古玉。
顾言仔细检查了灰胎的每一个角落,用手指叩击听音,感受其整体的振动反馈。最终,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灰胎已成。”他宣布,“可以进入下一步了。”
沈星晚看着眼前这件凝聚了她无数心血、也见证了顾言倾囊相授的琴胎,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最华彩的髹漆环节即将开始,那张独一无二的“灵机”琴,正一步步走向它的完美形态。
而在这漫长的灰胎等待中,她与顾言之间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也如同这层层覆盖的灰胎一般,变得愈发坚实、厚重。
傍晚,顾言没有立刻开始调漆,而是从那个珍贵的柜子深处,取出了一个用锦缎包裹的长条木匣。他打开木匣,里面是一套共计十张的、颜色各异的小漆板,每一张都光洁如镜,色泽纯正饱满,显然是精心炼制、用于校色的顶级色漆样板。
“这是我顾家祖传的‘十色谱’,”他将木匣推到沈星晚面前,目光深沉,“明日开始髹漆,琴身的颜色,由你来定。”
沈星晚怔住了,看着匣中那十种或深沉、或明净、或古朴、或雅致的漆色,心中波澜起伏。为一张琴定色,这不仅仅是审美选择,更关乎对这张琴“性格”的最终诠释,是赋予其视觉灵魂的关键一步!
他竟然将如此重要的决定,交给了她!
她抬起头,迎上顾言那充满信任与期待的目光,一股暖流与巨大的责任感交织在心头。
她没有推辞,只是郑重地、缓缓地点了点头。
“我会选出最配得上它的颜色。”
夜色渐浓,工棚内灯火温暖。
沈星晚坐在灯下,面前摊开着那十张流光溢彩的色漆样板,她的目光在其间流连,手指轻轻拂过那光滑的漆面,脑海中浮现的,是“灵机”琴胎那流畅的线条,是纳音初成时那声微弱的嗡鸣,是顾言沉静而专注的眼神……
她要选的颜色,不仅要美,更要能诉说出这张琴的故事,能承载起他们共同倾注的情感与时光。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