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玄幻>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第537集:(大结局)沙棘与星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7集:(大结局)沙棘与星光(1 / 2)

苏宛清把最后一勺沙棘果酱装进密封罐时,窗台上的绿萝刚好蹭到她的手腕。她回头看了眼餐桌,林志远还在对着北方项目的图纸写写画画,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窗外偶尔掠过的鸟鸣混在一起,成了这个周末最安稳的背景音。

“要不要试试配面包?”苏宛清拿着玻璃罐走过去,罐口还沾着一点橙黄色的果酱,像落了颗小太阳。林志远立刻放下笔,顺手把她拉到身边的椅子上坐好,指尖先碰了碰罐壁:“凉透了?我下午去买两袋全麦面包,明天早上当早餐。”他说着,目光又落回图纸上的“试点村”标注,“对了,昨天合作社的李书记发消息说,村里的老磨坊已经打扫干净了,就等我们下周去拍宣传照片。”

苏宛清顺着他的视线看向图纸,手指轻轻点在“老磨坊”旁边的空白处:“我昨天整理摄影器材时,发现之前买的复古胶卷还剩两卷,刚好能拍磨坊的木齿轮——阳光斜着照进来的时候,应该会很好看。”她顿了顿,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还有,我列了个采访提纲,想问问村里的老人,老磨坊以前是怎么运作的,要是能录点声音,后期做文旅宣传视频时能用得上。”

林志远接过小本子翻了两页,字迹娟秀,每一条提纲后面都画了个小小的对勾,像是提前做好了标记。他抬头时,眼里带着笑:“你连这个都准备好了?我还以为你只打算去拍照片。”“不然呢?”苏宛清抢回本子,指尖戳了戳他的胳膊,“你为了项目跑前跑后,我当然要帮你把细节做好——再说了,这也是我喜欢的事。”

话音刚落,林志远的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跳着“项目组小陈”的名字。他接起电话时,下意识地往窗边挪了挪,怕打扰到苏宛清。苏宛清看着他的背影,他今天穿了件浅灰色的毛衣,领口还是她去年织的,洗了几次后有点变形,却依旧被他穿得很整齐。她低头摸了摸手里的玻璃罐,忽然想起上周他从北方回来时,行李箱侧兜里装着的那罐散装沙棘——当时他说,农户家的大娘非要塞给他,说“城里姑娘应该喜欢这口酸”。

“怎么了?”林志远挂了电话回来时,脸上带着点兴奋。苏宛清立刻抬头看他,手里的玻璃罐都忘了放下。“小陈说,设计院那边把‘文旅+农业’的初步方案批下来了,下周就能给合作社发过去。”林志远坐到她身边,伸手把她耳边的碎发别到耳后,“还有个好消息,公司愿意拨一笔专项资金,帮村里修一条通往磨坊的石板路,这样游客过来也方便。”

苏宛清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那我们下周去村里的时候,是不是能顺便看看石板路的选址?”“当然能,”林志远点头,顺手拿起桌上的笔,在图纸上“老磨坊”旁边画了条弯曲的线,“我打算跟李书记商量,把石板路沿着河边修,春天的时候,河边的柳树发芽,游客走在路上能看到河景,还能闻到柳花香。”

他说着,忽然想起什么,起身往书房走:“对了,我给你带了个东西。”苏宛清坐在原地等着,听着书房里传来翻找东西的声音,心里有点好奇——他从北方回来时,除了沙棘和旧书签,好像没带别的礼物。没过多久,林志远拿着一个用牛皮纸包着的东西走出来,递到她面前:“你打开看看。”

苏宛清小心翼翼地拆开牛皮纸,里面是一本泛黄的旧相册,封面上还印着“杏花村合作社”的字样。她翻开第一页,就看到一张黑白照片:几个穿着蓝色工装的人站在老磨坊前,笑容格外灿烂。“这是李书记给我的,”林志远在她身边坐下,指着照片里的一个老人,“这位是村里的老支书,他说这张照片是三十年前拍的,当时老磨坊还在磨面粉,全村人都靠它过日子。”

苏宛清一页页翻着相册,照片里的老磨坊从落满灰尘到逐渐整洁,照片里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却始终带着同样的笑容。她翻到最后一页时,发现里面夹着一张纸条,上面是李书记的字迹:“感谢林同志为村里操心,盼着老磨坊能重新热闹起来。”

“我好像有点明白你为什么这么执着于这个项目了。”苏宛清把相册抱在怀里,声音轻轻的。林志远转头看她,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的发梢,像是镀了层金边。“以前总觉得项目只是工作,”他轻声说,“直到上次去村里,看到老支书摸着磨坊的木齿轮说‘要是能再转起来就好了’,才觉得这不是简单的工程,是帮村里人圆一个念想。”他顿了顿,握住苏宛清的手,“现在有你一起,就更觉得有底气了。”

苏宛清靠在他的肩膀上,闻着他身上淡淡的墨香,还有手里相册里旧纸张的味道,忽然觉得心里满当当的。她想起上周他在高铁站给她的旧书签,想起今天他对着图纸认真的样子,想起李书记纸条上的期待,这些细碎的瞬间,像一颗颗小石子,在她心里铺成了一条温暖的路。

“对了,生日当天的餐厅,我再确认一下时间?”林志远忽然想起什么,拿出手机。苏宛清立刻点头:“好啊,不过不用太麻烦,只要跟你在一起就好。”“那可不行,”林志远笑着捏了捏她的脸,“你去年生日我在外地出差,只能给你发视频,今年说什么也要好好过。”他打开手机里的餐厅预订页面,递给苏宛清看,“‘拾光’餐厅的靠窗位置,晚上能看到城市的夜景,我还跟老板说,能不能在桌子上摆一瓶沙棘花——老板说会尽量帮忙。”

苏宛清看着手机屏幕上的餐厅照片,心里暖暖的。她抬头看林志远,发现他也在看着她,眼里的温柔像窗外的阳光,裹着她整个人。“其实我也给你准备了生日礼物。”苏宛清忽然说。林志远立刻好奇地凑过来:“是什么?能不能提前透露一点?”“不行,要等到生日当天才给你。”苏宛清笑着把手机推回去,“不过可以提示你,跟你的项目有关。”

林志远挑了挑眉,故意装作思考的样子:“跟项目有关?难道是新的图纸?还是你帮我整理的资料?”苏宛清摇着头,不肯再说,只是拿起桌上的玻璃罐,挖了一勺果酱递到他嘴边:“先尝尝这个,猜猜里面有没有加别的东西。”林志远张嘴咬了一口,酸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还带着一点淡淡的花香。“有桂花?”他不确定地问。苏宛清立刻点头:“对!我昨天煮果酱的时候,加了点去年晒干的桂花,是不是更好吃了?”“嗯,比单纯的沙棘果酱多了点香味。”林志远点头,又挖了一勺,喂到苏宛清嘴边,“你也尝尝。”

阳光渐渐西斜,透过窗户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餐桌上的图纸还摊开着,旁边放着那本旧相册和装着沙棘果酱的玻璃罐,空气里飘着酸甜的香气,还有两人偶尔的笑声,像一首温柔的歌。苏宛清嚼着果酱,看着林志远低头整理图纸的样子,忽然觉得,未来的样子其实很简单——是两人一起对着图纸规划项目,是一起为村里的老磨坊操心,是生日当天能一起看夜景,是不管走多远,都有人把你的喜好装进行囊,把你的期待记在心里。

晚上吃饭的时候,苏宛清去厨房煮了两碗面条,还在里面加了两勺沙棘果酱。林志远尝了一口,眼睛都亮了:“这个吃法不错,酸甜可口,还不腻。”“我也是偶然想到的,”苏宛清笑着说,“以后你去北方出差,要是不想吃食堂的饭,就可以煮点面条,加一勺果酱,方便又好吃。”林志远点头,夹了一筷子面条递到她碗里:“那我下次出差,要把你装的果酱都带上——不过你也要记得,每天按时吃饭,别总忙着整理照片忘了时间。”

“知道啦,”苏宛清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下周去村里拍照片,要不要带点礼物给李书记和老支书?我昨天看到超市里有卖本地的茶叶,应该挺合适的。”“我已经买好了,”林志远说,“就在书房的柜子里,还买了些文具,给村里的孩子。”苏宛清看着他,心里满是感动——他总是这样,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到,不管是工作,还是身边的人。

吃完晚饭,两人一起收拾厨房。苏宛清洗碗,林志远擦桌子,偶尔交换一个眼神,不用说话,也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收拾完后,他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起看北方项目组发来的视频——视频里,村里的孩子们在磨坊前的空地上玩耍,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李书记正在跟合作社的成员讨论沙棘种植的事。

“你看,那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苏宛清指着视频里的一个身影,“上次你跟我视频的时候,她还递给你一个苹果呢。”林志远点头,眼里带着笑意:“她叫妞妞,老支书的孙女,特别可爱。下次我们去,给她带个书包好不好?”“好啊,”苏宛清立刻答应,“我再给她买几本书,适合她这个年纪看的。”

视频里的画面渐渐暗了下来,李书记对着镜头说:“林同志,苏同志,盼着你们早点来,村里的杏花都快开了。”林志远对着镜头点头:“李书记,我们下周一定到,到时候跟你们一起商量石板路的事。”挂了视频,客厅里安静下来,只有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

“下周去北方,会不会冷啊?”苏宛清忽然问。林志远伸手把她揽进怀里,轻声说:“应该还有点凉,我给你带了件厚外套,就放在行李箱里。对了,我还买了两双防滑鞋,村里的路可能有点滑,穿防滑鞋安全。”苏宛清靠在他的怀里,听着他的心跳声,忽然觉得特别安心。她想起以前,每次他出差,都会提前给她准备好各种东西,怕她照顾不好自己;现在,他还是这样,不管去哪里,都把她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林志远,”苏宛清轻声叫他的名字。“嗯?”林志远低头看她。“谢谢你。”苏宛清说,声音里带着点哽咽,“谢谢你记得我的生日,谢谢你把我的喜好放在心上,谢谢你愿意跟我一起规划未来。”林志远抱紧她,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发:“傻瓜,我们是要一起走一辈子的人,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他顿了顿,在她的额头印下一个吻,“而且,有你在身边,我才觉得未来更有盼头。”

那天晚上,苏宛清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起白天林志远给她的旧相册,想起他对着图纸认真的样子,想起他说要带她去北方看杏花,这些画面像电影一样在她脑海里回放。她悄悄起身,走到书房,打开台灯,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盒子——里面是她为林志远准备的生日礼物:一本定制的笔记本,封面上印着北方项目的logo,里面每一页都贴着一张她拍的照片,有项目现场的风景,有村里的老人和孩子,还有他们两人的合照。她在最后一页写了一行字:“愿我们的项目顺利,愿我们的未来,满是星光与烟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