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言情>为了抄古诗词,我把历史写成小说> 第388章 抱歉,苏轼重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8章 抱歉,苏轼重改(2 / 2)

【此处山水清奇,书院旁有一深潭,澄碧如玉,游鱼可数。王方常携弟子于此徜徉。】

【这日午后,苏轼与众同窗又在潭边观景。】

【有人道:“此潭景致绝佳,却无一名号,实为憾事。先生不若为我等命题,为它取个名字?”】

【王方抚须微笑,觉此议甚好,便道:“尔等皆可构思,若有佳名,便书于纸上,待我评鉴。”】

【少年学子们顿时兴致勃勃,或凝神苦思,或三五讨论。】

【苏轼独立于一旁,目光追随着潭中那一群五彩斑斓、形如小鲤的鱼儿。奇的是,每当他临潭拍手,那些鱼儿便仿佛闻声而来,跃出水面,鳞光在日光下闪烁,宛若聆听。】

【他心有所感,却不急于动笔。】

【众学子纷纷将写好的名字呈上,王方一一览过,或点头,或摇头,却未见一个能完全道出此潭神韵。他目光扫过,见苏轼仍立于潭边,似在出神,便唤道:“苏轼,你可有思得?”】

【苏轼闻声转身,从容一揖,朗声道:“学生以为,此潭鱼性通灵,闻掌声则出,恰如学子求教于师长,循声而至,渴慕知识。不若名为——唤鱼池。”】

【“唤鱼池……”王方低声咀嚼这三字,眼中光芒大盛,拊掌赞道:“妙!既合其景,更寓教化之意,雅而不俗,灵动机敏!好一个唤鱼池!”】

【众同窗亦纷纷叹服。】

【正当此时,王方身后随侍的小书童也忍不住低声惊叹,声音清脆。王方似想起什么,哈哈大笑道:“巧极,妙极!速将笺纸呈来!”】

【原来,王方亦将此题考问了家中女眷。片刻,一家仆捧着一方素笺匆匆而来。王方接过,展开一看,抚掌大笑之声更甚,当即将那笺纸示于众人。】

【只见那素笺之上,用清秀娟雅的笔迹,写着三个字——“唤鱼池”。】

【竟与苏轼所提,一字不差!】

【人群中顿时一阵哗然,惊叹这不可思议的默契。】

【苏轼也愣住了,他望向那方素笺,仿佛能透过这笔迹,看到执笔之人那份与自已不谋而合的灵犀。】

【“此乃小女王弗所书。”王方笑着解释道,语气中不无自豪。】

【王弗。】

【这个名字如同投入心湖的一颗石子,在苏轼十七岁的年华里,漾开了第一圈涟漪。】

【他下意识地再次望向那泓碧潭,只见群鱼依旧在欢快地游弋,仿佛也在为这无言的契合而舞蹈。山风拂过竹林,带来沙沙的声响,混合着潭水的湿润气息,钻入他的心脾。】

【他并未见到她的面容,却已先识得了她的才思与心境。那种感觉,并非惊艳,而是一种深邃的、恍如旧识重逢的安宁与悸动。仿佛在茫茫人海中,突然听到了一个与自已心灵频率相同的回响。】

……

《夏侯太初论》是苏轼二十岁之前的作品,现已失传,只有几句流传。

轸儿,应该是苏轼的小名。晁补之在《鸡肋集》中记载:苏轼,字子瞻,名轸,一字和仲。

晁补之是苏轼的得意门生,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对苏轼的记载应该很靠谱。

唤鱼池现在应该是个旅游景点吧,有四川的朋友知道吗,有照片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