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忽有所感,让老仆准备了笔墨。】
【她要为这难得的好友,写一首词。】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写完这两首词,韩复来才停下。
李清照的故事已经到了结尾,再也没什么好写的了。
当然,他晚年的词,还是有几首的,但名气没那么高,质量没那么精,意境多有重复,现在继续写下去,只会是狗尾续貂。
再把最后那一首词写完,李清照的故事就可以结束了。
书友们也看出来了。
“感觉李清照的故事要结束了啊……”
“是的,自从那个小女孩觉得李清照之后,李清照就孤孤单单,再没什么踪迹了。”
“六十岁的老人了,只能在家里静静呆着了,还能有什么经历呢……”
“哎,突然想起我奶奶了,奶奶老了,现在每天就是待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坐在门口晒太阳。电视也看不清放的什么,就是听个响,坐在门口,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她一定很无聊吧……”
“也不一定无聊,奶奶可能在回想着年轻时的经历呢,在她的脑海中,每天都在经历着年轻时的欢快和青春。”
“既然奶奶这么可怜,为什么不接过来和你一起生活呢?”
“老人家农村呆了一辈子,到城里哪哪都不习惯。我爷爷就是,把他接到城里来,蹲了三天怎么说都不蹲了,就要回老家去。农村里不管怎么说,也还是有几个老头子,能一起聊聊天的,哪怕是一起坐着晒太阳,他心里也舒服。”
“是这个道理!”
“之前,我一直觉得我奶奶很烦,不是说烦她,而是她说话烦。明明就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她翻来覆去覆去翻来十遍八遍的一直讲,我真不理解,相同的一句话,在一个小时内她能说上十几遍。但现在,听你们这么一说,我好像理解了——奶奶现在能够经历的事情太少太少了,她每天就是坐着呆着,想和别人聊点什么,也没有话题了。她只能把仅有的经历,翻来覆去地说给我听。”
“我奶奶也是这样。上次带奶奶去吃了次海鲜,有次家里办事,几个亲戚坐在一起。她就开始说这次的经历,从我怎么接她,路过了多少地方,车有多大,坐垫多软,到海鲜店门口多亮,里面怎么吃怎么吃,自已怎么怎么不会,害怕被笑话,服务员怎么怎么客气……详详细细,完完全全的把那个经历说了一遍,说完倒回最开始,重新说。说实话,说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听的都特别尴尬了,但听的那些亲戚们,似乎一点都没有不耐烦,第一遍问过的问题,第三遍的时候他们还是会很捧场的去问,他们也是那种很真心的,很好奇的问,不管说几遍,他们都听的很认真。我不理解,也不明白,但似乎,奶奶和那些亲戚们,都很开心……”
“哎,奶奶是在炫耀你呢!”
“你的亲戚们羡慕你的奶奶,也可能,把自已带入到了你奶奶的身份中,想着自已的孩子也带着自已去吃海鲜,教自已怎么剥龙虾。一遍又一遍地听,似乎是他们的孩子,带他们吃了一次又一次。”
“卧槽,怎么有点想哭了……”
“不说了,我要去接我爷爷了,带着爷爷吃遍甘州所有好吃的!”
……
明天本故事就完结了,还在纠结后面写谁。
隋唐?
秦汉?
孔子先不写。
陶渊明或者文天祥?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