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今天的更新,情节不算多,诗词也没有。
就一篇《金石录后序》写的又长又难懂。
书友们怨念很大。
“这啥啊?这么一大段,是个啥啊?”
“看不懂,不明觉厉……”
“教授在吗,出来解释一下?”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金石录后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李清照大半辈子的具体经历,从刚嫁给赵明诚的幸福时光,到屏居青州收集金石,再到淄州的时候金兵南下,最后到南逃,到丈夫去世,到跟着皇帝流亡,最后一直写到钟家人偷了仅存的金石收藏……这其实也是写的金石收藏从收集到一点点的遗落的过程。前后还有些人物典故,或许是复来大神随手加上的,感觉不太重要。”
“好吧,那就不用翻译……”
“为什么张汝舟骗婚的事没写进去啊?”
“金石录后序,写的是关于金石录的,写的是那些金石收集和遗失的过程,到遇到张汝舟的时候,金石已经没了,所以就写不到那个地方去。”
“哦哦……”
“那个小女孩为什么不拜师啊?李清照这么有名,那个孙夫人那么大官的老婆,都对李清照挺客气呢。”
“李清照无儿无女的,收了这个小女孩,能做个伴,甚至能把她当女儿或者孙女。还能把金石录传下去,自已的学问,也能传下去,多好啊!”
“为什么让那个小女孩决定啊?一个十岁的孩子,懂个屁啊!”
“就是,我如果让我儿子选择,他一定选择零食和游戏,上课什么的,补习班什么的,最好永远不要出现!”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你最好不要完全尊重孩子的天性,因为孩子,甚至是全人类的天性,都是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只想享受。”
“对啊!”
“那个母亲也不强硬一点,李清照也是,也不多劝劝,就直接这样放走了。”
“李清照估计也有自已的考量吧——她也不敢替这个小女孩做决定,她更怕,把这个小女孩教成了自已,让她经历自已这一生的苦难,这就太残忍了。”
“这么说也有道理啊。”
“人为什么会感到痛苦?因为人知道的太多了!”
“李清照若是个大字不识的农家妇女,她一辈子就在地里面种田,她虽然愚昧,但一定比现在快乐。”
“虽然这个道理不正确,但确实没法反驳。一辈子待在农村,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可能会在农村辛辛苦苦但是快快乐乐的生活一辈子,但如果你去大城市上了大学,见识了那些花花世界,你就忍不了那种诱惑,幸福平淡的生活,对你来说就成了寡淡无味、无聊至极的牢笼了。”
“但是,人总应该要清醒地做决定啊!”
“清醒的痛苦,和愚昧的快乐,大家会怎么选呢?”
“不论怎么样,这都不是李清照能替别人决定的……”
“古代的时候,也就这个李清照,再哪有什么有名的女性文人啊,那个时代就不允许女性站起来。”
“妻子举报丈夫直接要坐牢的年代,谈女性地位什么的,纯粹就是扯淡。女性越觉醒,就会越痛苦。”
“才藻非女子事也……这才是古代女性的真正写照,李清照只是个异类。”
“不,不能说是异类,而是个难得的巾帼英雄,是旧时代杰出的进步女性——李清照的性格底色是骄傲刚烈的,是坚韧不拔的,她落魄过,忧愁过,唯独没有放弃过。她是自信的,自主的,唯独不是随波逐流的。她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境遇里,艰难的挣扎求生,不曾抱怨,极具使命感,可见其坚强和格局。在丈夫回乡守孝时,她敢一个人孤身去青州转移金石,面对丈夫的懦弱逃避,她会写《夏日绝句》相讥,丈夫离世后,她仍能独自承担保护文脉的责任,可见其勇敢自主。她从未停止写词,永远傲娇与自已的才华、智慧、勇气和志向。”
(本段摘抄自书友祁连玉的评论,感谢感谢。)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