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赵明诚复起又身死
韩复来锻炼完了,身心舒畅了,继续码字。
写过小说的朋友们都知道,长时间久坐码字,那真是哪哪都不舒服,必须得保证每天的运动量才行。
【建炎三年。】
【船只沿着长江,逆流西南而行。】
【离了江宁那座伤心又耻辱的城池,赵明诚似乎稍稍活泛了些。】
【他指着窗外对李清照说:“此去芜湖,我打算在赣水一带寻个地方定居。乱世之中,或可偏安一隅。”】
【李清照只是“嗯”了一声,目光投向混浊的江面。】
【偏安?这江河上下,何处是安?】
【在见证过丈夫这一次的弃城而逃后,现在赵明诚的什么话,在李清照听来,都有一种逃避责任的意味。】
【船行缓慢,大部分时间,舱内是令人窒息的沉默。】
【赵明诚也感觉到了这种沉默的烦闷,他试图与妻子谈论金石,那是他们过去最热衷的话题,是连接他们二十多年情感的坚实桥梁。】
【可如今,她虽然回应着,但总不似之前那样的热情。】
【赵明诚似乎有些恼怒,也似乎有些理解。】
【但他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李清照总归是自已二十多年的发妻,只需冷静十天半月,自然会好的。】
【就像前些年,自已纳妾那样。】
【五月,船至池阳。】
【江水在这里变得开阔,他们刚将家当卸下,准备稍作休整,然后实施“卜居赣水”的计划。】
【一丝短暂平静的假象,尚未铺开,便被急促的马蹄声踏碎。】
【来自行在的使者带来了新的任命:起复赵明诚,知湖州军州事。】
【行在就是,建康。】
【建康,就是江宁。】
【就在这个月,朝廷将江宁,改名成了建康。】
【江宁寓意“江外无事,宁静于此”。但在国难当头、金兵压境的背景下,“宁静”二字显得不合时宜。】
【江东安抚大使赵鼎向高宗皇帝赵构提议:“江宁府,古之金陵,人物繁盛,土壤肥沃,宜就此置行阙,以建康为名。”】
【高宗赵构采纳,并将建康确立为行在。】
【知湖州军州事!】
【一瞬间,赵明诚脸上那种委顿、惶恐的神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灼热的光彩。】
【官位的失而复得,像一剂强心针,让他顷刻间容光焕发。】
【“皇恩浩荡!皇恩浩荡啊!”他搓着手,来回踱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易安,你且与行李在此等候,我须即刻赴建康,面圣谢恩,然后便可赴湖州上任!”】
【李清照看着他瞬间挺直的脊背和发亮的眼睛,心头却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
【那个在叛军面前瑟瑟发抖、缒城而逃的丈夫,与眼前这个因一纸任命而重获新生的太守,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
【六月十三日,池阳江边。】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