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网游>镇狱明王之我的手下都是反贼> 第275章 李靖的决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5章 李靖的决择(1 / 2)

长安城,李靖帅府。

李靖的目光,缓缓扫过案几上那方触目惊心的物事——一条素白绫带,上面以暗褐色的血迹书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正是由大夏太后与幼帝血书而成的“衣带诏”。

而后,他的视线抬起,落在面前这位风尘仆仆、目光却清澈而坚定的不速之客身上——蜀汉军师,徐庶徐元直。

“徐先生,”

李靖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您身为蜀汉股肱之臣,深受刘皇叔与诸葛孔明信重,不在成都运筹帷幄,却为我大夏之家事,不辞辛劳,千里奔波,甚至甘冒奇险,亲入这长安帅府……这份‘热心’,着实让李某……深感意外,也颇费思量啊。”话语客气,内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与疏离。

徐庶深深一揖,神态不卑不亢:“元帅明鉴。元直此番冒昧前来,确有为蜀汉考量之私心,不敢隐瞒。那霍无忌,生性好战,性如豺狼,残暴不仁,野心勃勃!纵观其行事,若任由其篡位成功,以他穷兵黩武之性,国内稍定,不出三年,必会挥师南下,兵发川中!届时,我蜀中百姓难免生灵涂炭,天下亦将再陷烽火!元直此举,既为全朋友之义,亦是为保蜀地一方安宁,不得已而为之!”

李靖闻言,嘴角微微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似笑非笑:“哦?那依先生之高见,李某……当如何自处?”

徐庶目光灼灼,踏前一步,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鼓动人心的力量:“自然是顺应天命民心,高举义旗,出兵平叛!揽狂澜于既倒,扶社稷于倾危!以元帅之威望,携雷霆之师,封锁要道,阻霍无忌于国门之外,迎太后陛下还朝正位!此乃不世之功,足以名垂青史!难不成……”

他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上了几分锐利,“元帅竟愿与那霍逆沆瀣一气,坐视他祸乱朝纲,篡夺夏室?”

见李靖眼神骤然转冷,徐庶深知适可而止,立刻转换策略,语气放缓,却更显诛心:“亦或者……元帅是担心,麾下雄兵,挡不住霍无忌那所谓的百万凯旋之师?若真如此,元直倒是多言了。”

“哼!”李靖冷哼一声,一股久居上位的威严自然流露,书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几分,“徐先生不必以言语相激。霍无忌是摄政王,总揽朝政,节制天下兵马,其位份尊崇,人所共知。如今仅凭先生一面之词,加上这一纸……”他目光扫过血诏,“……又如何能让天下人信服,他确有谋反篡逆之心?兴兵之事,非同小可,岂能儿戏?”

“元帅何必自欺欺人?!”

徐庶言辞愈发激烈,如同出鞘之剑,“如今天下汹汹,谁人不知霍无忌私藏始皇玉玺,僭越之心已露!京都朱雀大街,三千赤胆忠心的太学生血谏宫门,却遭锦衣卫血腥屠戮,尸横遍野,冤魂不散!其暴行,令人发指!太后与陛下被软禁深宫,无奈之下,刺血作诏,以求外援!此情此景,霍贼篡位之心,已是路人皆知!如今大夏国运,是存是亡,是兴是衰,全在元帅您一念之间啊!”

见李靖沉吟不语,似有意动,徐庶趁热打铁,话语直指李靖内心可能的傲气与对霍无忌微妙的不满:

“况且,请恕元直言语冒犯!那霍无忌,不过一黄口小儿,论资历、论战功、论对国之贡献,他何德何能,位居摄政王尊位,凌驾于元帅等一众老臣之上?无非是仗着父辈余荫,以及……辽东军镇的强力支持!而天下谁人不知,辽东军之所以能征善战,威震四方,其根基、其魂魄,乃在于元帅您多年来的苦心经营与统帅有方!若无元帅您坐镇北疆,屡破强敌,奠定赫赫威名,他霍无忌,焉能有今日之猖狂权势?!”

他观察着李靖的神色,继续慷慨陈词:“如今,霍无忌倒行逆施,已冒天下之大不韪,其篡逆行径,不仅将置太后与陛下于险地,更会将整个辽东系将士拖入不忠不义的万劫不复之地,背负千古骂名!元帅,此刻正是您挺身而出,拨乱反正,挽救大夏江山,拯救万千黎民,亦是为辽东袍泽正名的千载良机啊!”

李靖听着,胸膛微微起伏,眼中精光闪烁,似乎被这番话语触动。

他猛地一拍案几,长身而起,一把抓起那血衣带诏,气势陡然变得雄浑磅礴,声若洪钟:

“先生所言,句句在理,震耳发聩!既然太后陛下血诏在此,恳求外援,本帅身为大夏臣子,受先帝厚恩,岂能坐视国贼猖獗?!好!本帅便依先生之言,整顿兵马,兵发嘉峪关,截断霍无忌归路!待擒拿此寮,定要押赴京都,在太后陛下殿前,与他当面对质,看他还有何话说!”

徐庶心中大喜,连忙躬身:“元帅深明大义,忠勇千秋!实乃大夏之幸,天下之幸!”

“只是……”李靖话音突然一转,眉头紧锁,脸上露出为难之色,“先生有所不知。本帅奉王命坐镇长安,职责所在,乃是抵御西面唐国。若我大军西调,前往嘉峪关,长安空虚,李世民必然乘虚而入!届时,前方未平,后院起火,岂非进退失据,徒惹人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