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玄幻>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第368章 推翻暴政的起义(5K合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8章 推翻暴政的起义(5K合章)(1 / 2)

七月初七。

七夕节,也叫乞巧节,这是祈命日。

乞巧节并不仅仅只是祈求手巧,而是祈福、祈运、祈寿、祈富贵……啥都祈。

这是向西王母与北斗星君祈愿的日子。

这年头人们认为北斗星君就是司命,也就是主宰命运的神。

节庆是没有宵禁的,而且七夕的夜晚各县都有集会。

每个县在这时候都会自发形成集会活动,民间总是喜欢热闹的。

虽然是夜里,但临淄大街灯火透亮,很多人在夜市集会。

外界的纷扰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临淄,城内看起来仍是一副安宁祥和的模样。

或者……临淄看起来就是一副毫无防备的样子。

……

东阁后宅,卞姬正抱着孩子,向阿狸和阿斗讲着牛郎织女的故事。

卞姬自己的孩子八个月,男孩,名阿萌,没起大名,要等抓周以后再取。

阿狸和阿斗已经三岁,姐姐阿狸大名叫刘纨,弟弟阿斗还是叫刘禅。

阿狸之所以叫刘纨,是因为长得美,皮肤特别好,就像青州著名的特产齐纨一样。

而且,阿狸抓周的时候确实抓了块纨绢,然后……她用绢打包把其它抓周的物件一起卷走了……

齐纨是一种精细的白丝绢,是最顶级的丝织品之一,也叫冰纨。

这种丝织品追求的是极致素雅,需要最好的蚕丝材质,成品轻薄透亮轻若无物,洁白光滑如冰似玉。

由于极其轻薄,最优质的齐纨比等重的黄金还值钱。

纨绔的本意就是指一般人穿不起的名贵衣料。

抓周抓到纨绢,那是大富大贵的好兆头。

打包装走所有抓周物件嘛……这种全都要的气概,那得叫‘囊括万物’‘包举宇内’,更是席卷天下的好兆头。

至于阿斗,这孩子温和,抓周抓的是玉璧。

刘备觉得刘禅这名字有福,身为穿越者,必须对神秘学尊重一点。

卞姬对七夕是有特殊情感的,刘备的部曲平时聊八卦也把她聊成了织女,为此卞姬还狠狠的练了一番织纺技术……眼下这个日子,卞姬当然要让孩子们知晓织女的故事。

……

东阁侧面的院子,诸葛亮在他的工坊里,向一套看不出用途的木头和连杆作揖……

嘴里在念念有词,什么:“求星君庇佑这次功成……”

不知道他在研究什么机关,反正工坊里到处都是断裂的木杆,显然已经失败了很多次了。

……

东阁后面的宫殿中,刘协看着天上的北斗星发呆,不知道在想什么。

貂蝉在廊道上远远看着刘协,眼里有些担忧。

……

东阙楼上。

东阙楼不是宫阙,而是城阙,是临淄最东边的淄水边上新建的高楼,规模颇大,足有五层。

左沅眼下就在阙楼上,看着淄水对岸的东安平县。

由于这几年临淄不断的向东扩建,东阁、铸币场、机造工坊、军工厂等全都是向东成的,市场和民户也逐渐在东部聚居。

现在的临淄已经扩大了很多倍,是没有外城墙的,原本的城墙已经被包裹在了新城内,就像是内郭的宫墙一样。

淄水已经成了临淄东部的护城河,东阙楼便是守望东部的高塔。

在楼上,肉眼便可看到河对面的东安平县。

东阙楼下就是淄水桥头,也是玄甲骑驻兵的营地。

“夫人,乐安人司马俱已经聚集了上万人,已借着七夕集会进了东安平。”

贾诩在左沅身后着:“关将军与管都尉已渡海到了北海都昌,张雋乂已到济南,陈宫已被封锁于土鼓县,一切皆已齐备。”

“今晚我便在此点火诱敌。”

左沅依然看着河面倒映的星星:“向各部传令……只要见到成规模行动的武装,便立刻截杀,凡有抵抗,皆斩。”

“若奸人见事败投降,如何处置?”

贾诩多问了一句。

“谋逆作乱者皆不可赦……”

左沅回过头:“天子在临淄,我的孩子也在临淄。为了孩子安危,我不敢有仁恕之心,不能留任何余孽……一个不留。有劳请贾尚书费心了。”

贾诩低头道:“夫人乃女中豪杰,实为右将军之福。”

片刻后,楼下等候的冥卒开始四散。

“烧掉临淄南门外的宅院,请宪和打出陈宫旗号鼓噪攻城,让元直打司马俱的旗号……”

“子龙在城东淄水边截击……”

“让雋乂在于陵截击……”

贾诩正不断的传着具体的调令。

冥卒们也正分头驱马奔向各地。

这些冥卒和赵云手下的军法官看起来截然相反。

他们全身上下都是暗褐色,褐色的盔缨,暗褐色的衣甲,棕褐色的战马……

身上看起来全都是用了多年的老旧装备,甚至都有包浆……无论是在夜色中还是平时,看着都很不起眼。

但这种旧装备很贵,这不是做旧的,是真的用旧了的。

只要是领军之将,就会明白这些老兵和旧装备有多值钱。

济南方向,田豫在土鼓县北边的山坡上设了营,弩阵卡在从土鼓到临淄的必经之路上。

郭嘉在东平陵调度军需,但并不是调给田豫的,而是给张郃的,主要是马。

张郃的部队快速赶到了济南于陵。

祖茂在临淄城北的淄水岸边等着伏击。

北海方向,关羽的部队与管亥走水路到了都昌后立刻分头行动,管亥去往了东莱方向,关羽领军去了平寿。

……

其实每个人都贪,只是贪的不一样。

刘备也贪。

刘备总是会在看起来不完全适合的时候就提前发布政令,因为任何政令想要真正有效运作都需要时间,要从地方到州郡扩散,或是从规模发展成大规模。

就像屯田,如果没有一开始就严格执行的军制,现在屯田就没这么顺利。

策试也是,如果不是先在青州办了稷下学宫和各个实务学院,想直接搞策试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便如此也只能一个一个州慢慢推行。

这是一种贪效率的思维。

但短短几年,搞了这么多激进政策,当然是有后遗症的。

豪族的心态不会快速改变,人的思维惯性也不会太快变化。

青州目前还有许多豪强。

最初,刘备让陶谦清理了大量豪族,留下来的都是当年没有假冒黄巾参与青州暴乱的。

在刘备入主青州后,豪族们在兵锋下妥协了。

可随后,刘备一直没有任用豪族出身的名士,而是大建官屯,扶持部曲、商贾、海贼、寒门等等。

按照青州豪族的惯性思维,刘备要不了多久就会无人可用,到时候时总会用他们的,就像前面几百年那样,齐鲁秦汉旗帜不断变幻,但豪强仍是豪强。

可没想到,刘备搞了个策试取士,宁可用佃户黔首做官也不用名门儒士。

就连郑玄这样的大儒也离开刘备,回了老家教书。

当然,郑玄对刘备本人没什么意见,只是理念不同而已。

而且,策试考出来的实务官确实比举孝廉的靠谱,真要论德行,那也得能干事的官才有资格谈德行。

若是啥事都不会做,只知道空谈仁孝礼义,这种‘有德之士’对老百姓有啥意义呢?

光喊口号可吃不饱……

郑玄回乡后并没有诟病刘备的政策,他门下也有寒门士子尝试去考了策试。

富则研究学问传名声,穷则多学实务讨生活,郑玄其实还算开明,但他的立场确实不能公开支持刘备,要不然儒门名士这个‘行业’可就没市场了。

而青州豪族当然就傻眼了——刘备是将豪门和黔首同等看待的。

这可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若是别的地方,这些豪族可能早就另寻门路了,就像河北那样。

或者是勾结外部势力设法翻个浪,就像兖州那样。

可偏偏刘备把刘协带来了青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