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任汉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皇帝。】
【他在位共17年,其年号“崇祯”寓意重振朝纲,但最终未能挽救明王朝的衰亡。】
【他的一生充满了个人的勤奋与时代的悲剧性,通常被视为一个“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的典型代表。】
“不可能!”
“朕绝非昏君!”
崇祯帝朱由检猛然抬头,死死地盯着天幕自言自语道。
他虽然能接受大明亡国的结局,但是却不认为自已是昏君!
【1611年2月6日,朱由检生于北京,为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
【他生母早逝,由李康妃抚养。1622年,他被封为信王。】
【1627年,其兄明熹宗朱由校因意外落水病重去世,因无子嗣,传位于弟弟朱由检。】
【1627年10月2日,朱由检即位,改次年为崇祯元年。】
【他即位时,明朝正处于宦官魏忠贤专权的黑暗时期。】
【崇祯帝展现出与其兄完全不同的政治手腕,他稳扎稳打,通过巧妙的政治操作,于即位后仅三个月,便成功迫使魏忠贤自杀,并清算其“阉党”集团。】
【这一举动使得天下士人大为振奋,被誉为“神明自出”,朝野上下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希望。】
“三个月解决了魏忠贤?”
明思宗朱由校一愣,有些不可思议地说道。
那可是权倾朝野的掌权太监,哪有那么容易被干掉?
朱由检难道还真有几把刷子不成?
【在清除阉党后,崇祯帝勤政不怠,事必躬亲。】
【但他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的性格逐渐显现。】
【面对复杂的朝局,他缺乏知人善任的智慧和信任大臣的胸襟。】
【他在位17年,更换内阁首辅多达50人,造成朝政极度不稳定。】
【他对前线将帅和朝中重臣动辄问罪处死,其中最著名、影响最恶劣的案例便是袁崇焕之死。】
【袁崇焕是辽东抗金(后金)的核心统帅,曾取得“宁远大捷”等胜利。】
【1629年,后金皇太极绕道蒙古,突破长城,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已巳之变”。袁崇焕紧急率军回援。】
【崇祯帝中皇太极反间计,又因袁崇焕擅杀毛文龙、敌军兵临城下等事,对其产生极度怀疑。】
【1630年,崇祯帝以“通虏谋叛”等罪名,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此举自毁长城,严重削弱了明朝的辽东防御力量。】
“此人太过自负,自毁长城更是亡国之道!”
汉武帝刘彻看到这里,很是无语地摇头说道。
这朱由检真是自作聪明,一顿操作猛如虎,实在是令人发笑。
这后面不用看了,明朝肯定是内外都不敌,全线崩溃的局面。
【辽东战场上,明军逐渐转入战略防御,关宁锦防线压力巨大,军费开支成为朝廷沉重的负担。】
【由于小冰河时期带来的连年旱灾、蝗灾,以及朝廷加征“三饷”(辽饷、剿饷、练饷)的沉重赋税,导致民不聊生。】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