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拿起一个烤好的红薯,放在周安的面前。
“他们还小,不知道山里的凶险。孩子小,慢慢教,急不来的。”
周安看着弟妹们紧绷的小脸,心里的火气彻底散了。
“是我太急了,”
周安叹了口气,然后继续说道。
“但咱们住在山脚下,山里的规矩,必须得早点跟你们说清楚,万一出点事,后悔都来不及。”
“哎,你们不是最爱听故事吗?”
姜宁突然想到了什么,脸上带着笑。
“我小时候听我奶奶讲过一个关于熊的故事,是我们云贵川那边的故事,你们北方人肯定没听过!你们想不想听?”
这话一出,屋里的气氛瞬间活泛起来。
小七周瑞立马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刚才的害怕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拉着姜宁的袖子晃了晃,撒娇道。
“想听想听!姜宁姐,快讲快讲!”
周刚和周强对视一眼,也跟着点头。
“姜宁姐,给我们讲讲吧!”
姜宁见孩子们都坐直了身子,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忍不住笑了。
她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然后慢慢开口:
“这个是人熊外婆的故事,我们当地人基本上都听过,故事发生在几十年前的川南大山里。”
“那会儿的村子,散落在云雾缭绕的山脚下,一条泥巴路绕着梯田转。
村里有户姓王的人家,男人王大叔嫌种苞谷挣不着钱,开春就跟着同乡去了云南的外省的矿上挖煤。
家里只剩媳妇王婶,带着俩闺女过日子。大闺女叫大丫,刚满十岁,梳着两条油亮的麻花辫,平日里帮着王婶喂猪、剁猪草,非常勤劳懂事。
小闺女叫二丫,才四岁,圆圆的小脸蛋,整天像条小尾巴似的跟在大丫身后。
一年秋末,隔壁村的张屠户家办喜事,要给儿子娶媳妇。
在农村办喜事可是天大的热闹,得请很多人来搭把手。
烧火的、洗菜的、蒸馍馍的,忙前忙后要折腾三天三夜。
张屠户的媳妇,头天就来找王婶了:
“他婶子,后天我家办喜事,你蒸馍馍的手艺是村里顶好的,来帮衬两天呗?等喜事办完,每家都能分俩白面大馍馍,让大丫、二丫也沾沾喜气,尝尝甜头。”
王婶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
那会儿的白面馍馍金贵得很,平常只有过年才能咬上一口,要是能给俩闺女带回来,她们肯定高兴坏了。
可转念一想,家里俩娃还小,大丫虽说懂事,可毕竟才十岁。
二丫连衣裳扣子都扣不利索,自已要是去帮忙,俩娃在家谁照看?
总不能带着去张屠户家,办喜事的人家乱哄哄的,事情也忙,不好照应两个孩子。
王婶思来想去,终于想起了住在山那头的老母亲——也就是俩娃的外婆。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