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网游>刷视频:震惊古人> 第550章 始皇鼓励百姓寻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0章 始皇鼓励百姓寻根(2 / 2)

平时懒得较真的时候,你从交警队门口漂移过去都没人管。

可一旦上头严抓,刚出小区门就能看见警察叔叔微笑着向你招手。

真要较起真来,全天下十有七八都是“罪民”。

所以这条禁令,基本处于“薛定谔”的状态。

你不能说它不存在,但也不能说它时刻管用,全看朝廷想不想找你茬。

也正因如此,在统一了国籍和族籍之后,始皇大手一挥,干脆把这条鸡肋禁令给废了。

别说自称“燕地人”、“齐地人”了,就算你想说自己是“蓟人”、“杞人”。

哪怕这个国家已经亡了四五百年,只要你开心,都随你便。

非但如此,始皇还热情洋溢地鼓励百姓寻根。

他甚至让史官们把各国史书翻了个底朝天,又召集各国老史官。

要求他们按周朝分封时的疆域,仔细考据每一片土地最初属于哪个诸侯国。

然后广而告之,务必让各地百姓都晓得自个儿的“根”在哪儿。

一旁的史官们听得嘴角直抽抽。

不就是想分化各地民众,防止他们团结一心么?

说得这么冠冕堂皇!

也没见您在秦地上搞这套啊!

其实,这回真是史官错怪始皇了。

他在秦地,也照样搞!

除了核心的三秦之地,即便是那些被大秦统治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地区,始皇也鼓励当地百姓寻根。

比如川蜀,始皇就说:你们可以自称蜀人,也可以巴人,靠近汉水的那一块,算苴人也行。

又比如楚国,原本只是个小小的子爵国。

除了周成王当年封给他们的那点地盘,其他土地,始皇都要求史官务必追根溯源,找到对应的最早封国。

绝不能让百姓忘了根在哪儿!

这一招,还顺带转移了不少矛盾。

就拿曾经的燕国都城蓟县来说吧。

现在那儿的老百姓,有的自称“燕人”,有的却偏说自己是“蓟人”。

因为蓟城这块地,最早是“蓟国”的,国君是尧帝的后代,姓祁。

这下可热闹了,起初只是嘴炮。

燕人鼻孔朝天,嘲笑蓟人:“燕国可是正儿八经的姬姓封国,始祖是帝喾。”

“蓟国不过是祁姓,始祖是帝尧。”

“按辈分,你们该给我们行父礼!”

蓟人也不甘示弱:“照你这么论就没意思了,要比就比建国早晚!”

“蓟国在商朝就立国了,那时候姬姓祖宗还在给商王当打手,满世界抓羌人呢!”

蓟人反过来要求燕人行臣礼,“像你们祖宗一样,给我们打猎去!”

文斗,历来是分不出高下的。

就好比李太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跟某位现代诗人浅浅写的“我们一起去尿尿。你,尿了一条线。我,尿了一个坑。”

还真有人觉得后者比李太白写的好,这上哪儿说理去?

所以,最终还是得武斗。

不服?就打到你服!

再不服?就往死里弄!

就在燕、蓟两拨人摩拳擦掌,准备约架的时候,更没眼力见的跳出来了。

一伙人嚷嚷自己是“无终人”、“终北人”。

这下好了,燕人和蓟人瞬间放下成见,枪口一致对外。

跳过辩论阶段,直接上手教育。

因为无终国,是由戎狄建立的氏族制小国。

燕国和蓟国再怎么吵,那也是华夏内部兄弟吵架,属于内部矛盾。

突然蹦出个蛮夷胡人,不打你打谁?

一边拳脚相加,一边骂骂咧咧:“那么喜欢当蛮夷,登记族籍的时候你怎么不填‘戎族’!”

无终人一边抱头防守,一边不服气地反驳:“史书说无终是戎狄,那是姬周狭隘之言!”

“无终祖先乃夏后氏!”

“夏朝的时候,燕国、蓟国的祖宗,那时候还不知道在哪个山沟沟里晃荡呢!”

“华夏的‘夏’字就来自夏朝!我们才是正统!”

“放屁!”燕人和蓟人异口同声。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跟你夏后氏有半毛钱关系?”

多说无益,还是手底下见真章吧。

谁打赢了,谁就是正统,谁就有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