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玄幻>种田:从宗门佃户到万界独尊> 第895章 五斗米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5章 五斗米教(1 / 2)

犍为郡,峨眉山。

峨眉山又称光明山,峰峦起伏,重岩叠翠,景色甚是瑰丽。

因其景色如同螓首蛾眉,因此而得名。

峨眉山属于邛崃山脉的支脉,地理位置处于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

此时此刻,峨眉山中却发生一场恶战。

其中的一方便是神秘的五斗米教。

永和六年(公元141年),天师张道陵著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

收徒设教,建立东汉道教基层组织。

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入教,时称“五斗米道”。

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张道陵托言太上老君亲降,授“三天正法”,命其为“天师”。

同年又授“正一科术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经”,命其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

托言太上老君于汉安二年布下二十四治(布化行道的地区机构)。

从那时起,道教开始有了正规教团组织“正一盟威道”,后世称之为“天师道”。

五斗米教便是后世两大道家教派正一派的前身。

汉末之时,正邪十三宗雄踞华夏,其他诸派不显。

但五斗米教却以其重视斋醮、祈福禳灾、祛邪驱鬼、超度亡灵而在益州立足。

教众行走人间,行阴阳两事。

阳事主要以祈福,消灾,求子,祈雨,祷晴为主。

阴事则以超度亡魂,镇邪,去病,除鬼为主。

五斗米教是少有的肯走到百姓之中的宗教,一直致力于行走人间,造福万民。

在益州之地,深得百姓的爱戴。

在思想上,五斗米教主张“三教合一”,即融合儒、道、释三家的思想,强调修身养性、炼神修道。

其核心思想包括“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等,反对过度追求功名利禄,深得刘玉的喜爱。

在汉末名门世家当道的大染缸里,五斗米教也免不了和世家大族媾和。

诸位天师和蜀中各大豪族关系莫逆,此次听闻成都城遭遇袭击。

化神境强者张元宗带领三位火居道人,二十四位三代弟子驰援成都城。

行至峨眉山大峨山下,被刺客庭拦住,爆发了一场大战。

一幅《鹤鸣山烟阵图》缓缓展开,须臾之间,扩展出去数百里,将此处天地一齐笼入其间。

三位火居道人操纵阵图,将图中的群山和现实世界的群山重叠在一起,排布成玄奥无比的虚实大阵。

二十四位三代弟子落在三十六座山峰之上,手中拿着阵旗,不断变换阵法,抵御敌人的入侵。

《鹤鸣山烟阵图》外,惨风呼号,阴气狂旋,云中隐现恶鬼魔神之象。

三位刺客庭的刺客,身穿北海军服,头戴面具,横亘在天空之上,拦住去路。

这三位刺客皆是元婴境强者,身上的气息强大无比,手段诡异万分,逼得三位火居道人展开《鹤鸣山烟阵图》防御。

最中间一位枯瘦道人,最显著的特点是秃顶,脑袋上这里秃一块,那里秃一块,稀稀落落的白发垂在肩头。

双目闪着幽幽鬼火,一身染血的道袍并不合身,裹着他枯骨一样的骷髅身体。

他便是刺客庭中排行天字第三号的金牌杀手“病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