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跪于殿中的几位太医身上,
声音虽平静,
“太子的病情,你们可有把握稳住?”
“本宫把太子交给你们,若有任何差池,本宫唯你们是问!”
太医们吓得连忙伏在地上,为首的许太医更是浑身颤抖,声音惶恐:
“天后,臣等定当竭尽全力,遍寻天下良药,调配最好的药材,”
“日夜守在东宫,为殿下诊治,绝不敢有半分懈怠!”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只是殿下体虚已久,此次风寒又伤及肺腑,
需长期静养,切不可受半点惊扰,更不能再为朝政之事劳心。”
武媚娘微微颔首,示意太医们退下。
待殿内只剩下她与沉睡的李弘时,
她才重新坐回床边的锦凳上,目光久久落在儿子的睡颜上,心中思绪翻涌,难以平静。
李弘于她而言,不仅仅只是血脉相连的儿子,
更是大唐未来的储君,是她多年来苦心经营,寄予厚望的希望所在。
如今李治风眩之症日益严重,朝堂之上,那些老臣虽表面忠于大唐,实则各有心思。
届时,无论立哪位皇子为新太子,都难以与那些根深蒂固的老臣抗衡。
那些老臣多是关陇贵族后裔,手握重权,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新太子若没有足够的根基与实力,只会沦为他们操控朝政的傀儡。
如此一来,朝堂的权力格局必将大乱,她多年的心血,也可能付诸东流。
更重要的是,她早已没有精力与耐心,再重新培养一个符合她心意的太子。
“必须为弘儿铺路,刻不容缓。”
武媚娘在心中暗下决心。
要保住李弘的太子之位,首先要做的,
便是在朝中有足够的力量支持自己与李弘。
那些手握大权的老臣,多是李世民时期的旧部,
或是关陇贵族后裔,他们忠于“李唐正统”,
却不一定会忠于弘儿,
如此一来,唯有打破现有的朝堂格局,吸纳新鲜血液,
组建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力量,才能与老臣们分庭抗礼,
在关键时刻为她和李弘发声,稳固李弘的储君之位。
可如何才能名正言顺地招揽人才,又不引起老臣们的警惕与反对呢?
武媚娘陷入了沉思,她起身踱步至殿内的书案前,目光扫过案上堆放的一卷卷典籍。
那些典籍有的纸张泛黄,有的字迹模糊,显然是历经岁月洗礼,多有残缺。
看着这些散佚的经籍,武媚娘突然眼前一亮,
自永徽年间以来,因战乱与动荡,宫中藏书多有散佚,
典章制度也存在诸多阙漏,这一直是朝堂上的一大憾事。
若她以“整理典籍、编撰新书”为名,
召集天下文人学士入朝,
既能彰显她重视文治、心系社稷的贤明形象,
堵住那些老臣的悠悠之口,又能在编撰书籍的过程中,
暗中观察、选拔可用之才,将那些忠于自己的人纳入麾下。
既能彰显她重视文治、心系社稷的形象,
又能暗中选拔可用之才,岂不两全其美?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