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摇了摇头,
“母后,儿臣并非不知变通。
但儒家的礼法,是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它蕴含的智慧和道德准则,
若是轻易打破,恐怕会让人心惶惶,
就如母后您掌权以来,后宫干政之事,早已引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满。”
武媚娘的脸色微微一变,她没有想到,李弘会如此直白地说出这番话。
如今的朝堂之上,哪里还有人敢对她不满?
不满的,就只有她的儿子李弘了。
她很快恢复了平静,
“弘儿,你觉得母后是在干政吗?
母后只是在协助你父皇处理政务,为大唐分忧。
那些大臣的不满,不过是他们守旧的思想在作祟。”
李弘见武媚娘如此固执,心中有些无奈。
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母后名不正则言不顺,后宫干政终究是违背祖制的。
儿臣希望,母后能够适当收敛一些,让朝堂回归到正常的秩序。”
武媚娘沉默片刻,笑了起来,
“弘儿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母后很高兴,你懂得为自己的地位和理想去努力。
只是,你要记住,这朝堂之上,从来都是充满了争斗和权谋。
你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
武媚娘的教导,在李弘的耳朵里就成了武媚娘对他的否定与打压,
他抱着正阳转身,
“儿臣并不想与母后争论。”
武媚娘看了一眼李治,
李治立即对李弘说道,
“弘儿,不可对你母后无礼!”
听到李治呵斥自己,李弘转身,对武媚娘弯腰行礼,
“儿臣有错,不该对母后如此态度生硬,
更不该在母后教诲时心生抵触、转身回避。
只是儿臣心中对治国之道仍有执念,一时未能平心静气聆听母后之言,还望母后海涵。”
武媚娘咽下心事,
“是母后不好,快坐下喝茶吧!”
时光飞逝,转眼便到了九月。
长安城内秋风渐起,
李治每日上朝,必先询问高句丽战事。
“李绩将军出征已近一年,”
“为何至今还未传来捷报?”
兵部尚书面露难色,躬身回道:“皇上,”
“高句丽地形复杂,守军异常顽固,”
“李将军用兵向来沉稳,需步步为营,不可冒进。”
武媚娘此时在帘后开口:“皇上,”
“李将军乃开国老将,作战经验丰富,”
“想必此时已在酝酿破城之策,”
“皇上不必过于焦虑。”
李治点头应下,心中却仍难安。
“朕昨夜梦到平壤城被攻破,”
“但愿此梦能早日成真。”
话音刚落,殿外突然传来急促脚步声。
“报——!李绩将军从前线送来捷报!”
内侍手持文书,快步闯入殿内。
李治猛地站起身,声音急切:“快呈上来!”
文书展开,李治逐字仔细阅读,面色渐露喜色。
“好!好!李绩将军果然不负朕望!”
“九月十二日,成功攻克平壤!”
“还擒获了高句丽王高藏,及大臣男健!”
殿内瞬间沸腾,众臣纷纷高呼“皇上万岁!大唐万岁!”
李治激动得快步走到帘前。
“媚娘!你听到了吗?高句丽平定了!”
武媚娘掀开帘子走出来,脸上满是笑意。
“恭喜皇上!此乃千古伟业,载入史册!”
“皇上之功,可比汉文、汉武二帝!”
李治握住她的手: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