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田园告诉学员们,至少应该进行两种统计。
第一种是统计交易系统在历史行情中的收益率。
对于量化交易系统而言,这很容易实现。只是在统计时,一定要确定买卖点符合我们设计的条件,而且我们设计交易系统,不是为了寻找历史行情中最赚钱的策略,而是要寻找在以后应用时,能大概率赚到钱的策略。
第二种是统计和比较策略库中,各种策略的收益水平
我们构建策略库是为了应对各种不同的行情,所以在对比这些策略时,也应该分阶段进行。
我们不能用一个擅长震荡市的策略,与擅长牛市的策略比较收益,而是应该划分好牛市、熊市、震荡市以后,再统计各种策略的收益率。
在统计出某个阶段各种策略的收益水平后,我们就可以在下一个阶段,应用那些收益率较高的策略;如果延长统计的时段,我们也可以尝试在下一个阶段,应用那些收益率较低的策略。
“如果我们长期的跟踪交易系统,就可以找到一些规律,然后通过增加选股条件、调整指标参数、或者引入新的指标,对交易系统进行升级。”
听到这,学员们纷纷提出,能不能在现场设计一个简单的交易系统,叫大家体验体验这个过程。
田园答应了。
他设计的系统是:
一、趋势分析:
用大盘指数的三根均线,划分牛市、熊市和震荡市。
二、策略库:
牛市策略:均线策略、DMI策略;震荡市策略:KDJ策略、RSI策略;熊市策略:空仓。
三、股票池:
估值条件: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处于较低水平;
行情条件:年度涨幅<200%、年度成交金额处于市场前二分之一水平;
财报条件:净利润增长率和扣非净利润增长率>0%、毛利率>5%、负债率<70%;
技术分析条件:24日乖离率小于200日最高值;
四、具体执行:
统计近五年行情各策略的收益率,找到收益率最高的一种策略,然后在大盘指数出现买点时,同时买入5只个股。
“考虑到看大盘买个股的策略,已被很多的投资者应用,所以想获得更高的收益,需要我们寻找更好的指标,设计更好的交易策略。”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