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网游>回到古代与一群女将军征伐天下> 第622章 烟雨江南的生存智慧:沈家的蛰伏与传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2章 烟雨江南的生存智慧:沈家的蛰伏与传承(1 / 2)

江南的雨,总是带着几分缠绵悱恻的诗意。秦淮河上的画舫依旧凌波,丝竹之声隔着雨帘传来,更添几分朦胧。然而,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水乡深处,沈家府邸的朱漆大门却比往日紧闭了许多。檐角的铜铃在风雨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显赫家族的兴衰荣辱。

沈万堂站在书房窗前,望着庭院中被雨水打湿的芭蕉叶,手中的茶盏早已微凉。这位曾经叱咤江南商界的传奇人物,如今鬓角已染上霜华。他轻轻抚摸着窗棂上精致的雕花,那是沈家鼎盛时期的见证,如今却蒙着一层薄薄的尘埃。

"父亲,朝廷的文书已经送到了。"长子沈清玄推门而入,声音中带着几分凝重。他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那是对沈家主动上交盐引、矿权的嘉奖。

沈万堂接过圣旨,却并未展开,只是轻轻叹了口气:"清玄,你记住,这不是嘉奖,而是赦免。"他转身望向儿子,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我们沈家能在这场风波中保全,靠的不是财富,不是权势,而是'忠顺'二字。"

沈清玄默默点头。他永远记得三年前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北方战事吃紧,朝廷财政拮据,开始在江南大肆搜刮。当时沈家拥有江南最大的盐场和铁矿,正是朝廷觊觎的目标。许多富商巨贾不愿割舍利益,暗中联合起来抵制,结果却引来了抄家灭族之祸。

就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沈万堂做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主动上交所有产业,只求朝廷保留沈家祖宅和田产。这个决定遭到了族中元老的激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是自毁长城,是沈家百年基业的耻辱。

"耻辱?"沈万堂当时拍案而起,声音在祠堂中回荡,"比起满门抄斩,这点耻辱又算得了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沈家的根,不在盐场铁矿,而在这江南水土,在我们沈氏子孙的血脉里!"

如今想来,沈清玄依然心有余悸。当时父亲力排众议,不仅上交了所有产业,还将家中珍藏的古玩字画悉数献给朝廷,甚至连族中子弟在朝中担任的几个小官职也主动辞去。这种近乎自毁的"忠顺",终于换来了朝廷的信任,也让沈家在那场席卷江南的血雨腥风中得以保全。

雨渐渐停了,天边泛起一抹淡淡的霞光。沈万堂推开书房门,缓步走向后花园。园中那棵百年银杏树下,几个孩童正在嬉笑打闹,那是沈家的第四代子孙。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对家族的兴衰荣辱一无所知。

"清玄,你看他们。"沈万堂指着那些孩子,眼中露出一丝温情,"这才是我们沈家真正的希望。财富权势如过眼云烟,唯有血脉的延续才是永恒。"

沈清玄望着孩子们无忧无虑的身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忽然明白,父亲所谓的"忠顺",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深谋远虑的生存智慧。在那样的乱世中,与其螳臂当车,不如暂时蛰伏,等待时机。

然而,蛰伏并不意味着沉沦。沈万堂虽然交出了大部分产业,却悄悄保留了江南最大的漕运船队。这支船队平日里只运送粮食和丝绸等普通货物,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掌控着江南的水上交通命脉。沈清玄知道,父亲一直在等待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清玄,你过来。"沈万堂将儿子带到花园深处的一座假山前,轻轻转动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假山缓缓移开,露出一个幽深的洞口。"这里面,藏着我们沈家真正的根基。"

沈清玄跟着父亲走进山洞,只见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古籍和账本。从盐业经营到矿产开采,从丝绸织造到茶叶贸易,沈家数代人的经商智慧都浓缩在这些泛黄的纸页中。

"这些,才是我们沈家最宝贵的财富。"沈万堂拿起一本《商道秘要》,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朝廷可以夺走我们的产业,却夺不走我们的智慧。只要这些还在,沈家就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沈清玄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心中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白,父亲所谓的"忠顺",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在看似臣服的表象下,沈家的根须早已深深扎入江南的土壤,只待春风化雨,便能破土而出。

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十年。北方战事渐息,朝廷开始重视民生,江南的商业逐渐复苏。此时的沈家,虽然不复往日的显赫,却也在悄无声息中恢复了元气。沈清玄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凭借着漕运船队和那些尘封的商业秘籍,一步步重建着沈家的商业版图。

这一天,沈清玄正在书房中核算账目,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喧哗。他皱了皱眉,起身走出书房,只见管家神色慌张地跑了过来:"少爷,不好了!朝廷派钦差来了,说是要查抄我们的漕运船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