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对它最直观的印象,应该来自于2007、08年,以及后来2023年那几次大规模罢工。
尤其是2007年底开始的那一场,让全球真正见识到——当编剧放下笔,好莱坞的灯光是如何一盏接一盏熄灭的。
罢工期间,米国编剧工会(wGA)成员被禁止从事任何编剧工作,这对高度依赖剧本实时修改与开发的好莱坞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许多正在拍摄或筹备中的项目,因无法调整剧本而陷入瘫痪。
其中受影响最显着的包括:
《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王国》:拍摄中断,剧本修改全面停滞。
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为声援编剧,甚至拒绝修改剧本。尽管主体拍摄已完成,但关键对话和场景无法调整,最终成片被批评台词粗糙、情节仓促。
《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堪称罢工的“着名受害者”。
罢工开始时,编剧只交出了一份大纲式的剧本。
结果电影开机就撞上罢工潮。
结束后因制作周期紧迫,导演迈克尔?贝只能硬着头皮用这个未打磨的剧本拍摄,导致剧情混乱、角色塑造单薄,广遭批评。
《天使与魔鬼》:作为《达芬奇密码》的续集,本片的剧本修改因罢工完全停止。上映日期不得不从2008年推迟至2009年。
《007:大破量子危机》:同样受罢工影响艰难推进。即便完成,叙事也被评为支离破碎,成为丹尼尔?克雷格版邦德电影中最弱的一部。
此外,还有大量项目被迫暂停或推迟,如《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速度与激情4》等十几部电影。
不过罢工也间接促生了某些转变:由于没有剧本,许多综艺节目为求生存,转向更依赖即兴发挥的无剧本项目,这也导致真人秀大行其道。
因此,如果你觉得2008-2009年间某些好莱坞大片的剧情特别“烂”或“难以理解”,它们很可能就是那场百年大罢工的受害者。
这也是好莱坞模式的一大缺陷,每个人都是齿轮,严丝合缝,少了一块,就彻底停摆。
…
不过此时才刚刚2004年,这一切尚未发生。
编剧工会当前最紧迫的议题,是与dVd及蓝光发行方的利益分成谈判。
一切都是为了分蛋糕。
在米国,编剧工会每三年会与制片人联盟及各大影业重签一次合同。
今年已经到期了。
但双方还在谈…
市场在变化,流媒体正在崛起,传统分成模式受到挑战——工会必须及时调整合同,才能保障成员利益。
而每次续约前,双方都竭尽全力争夺筹码。都想分得更多。如果谈不拢,只剩最后一条路:
罢工。
编剧在好莱坞的地位其实并不高——当然,仍比同时期的华夏内地要高。因为好莱坞深知:故事是一切的起点。
在米国,从电影、电视剧到综艺、脱口秀、访谈,只要涉及文字创作,就都归编剧工会覆盖。一旦罢工,全美的文娱生产可能真的会暂停。
但现在,出现了一个不安定因素:
李琦。
一个华夏人,游离于体系之外,却在好莱坞接连推出好几部爆款项目。这让编剧工会极其不满。
这怎么行?
一旦罢工开始,所有会员编剧必须停工。
但非会员不受约束。
而非会员+非米国人?
那就更难以管控了。
因此,李琦成为编剧工会的“眼中钉”,一点也不令人意外。
……
不得不说,李琦还真猜对了一部分。
次日清晨,外面汽车引擎的声音将他吵醒,原来是小雷石匆匆乘车赶来。
“你怎么来了?”李琦揉着惺忪的睡眼。
“r.Li,我们在一起共事也这么长时间了,但我希望你认真考虑一下,加入工会,无论是制片人联盟还是编剧工会,这对你接下来在米国的发展有好处。”
“这事儿你都知道了?”李琦忍不住笑道。
“我是认真的,r.Li!”小雷石语气异常严肃。
李琦注视着他,目光渐渐收敛,意识到自己在好莱坞已经遭人红眼。
“你这几天最好不要单独外出,即便出去,也一定要带保镖,否则很危险。”
小雷石压低声音解释,“编剧工会的人最恨的就是‘工贼’。”
所谓“工贼”,是指在罢工期间仍背弃工会、偷偷接活唱反调的人。
以往这种人以前不是被枪杀,就是“失踪”。
在工会看来,他们比资本家更可恨——因为是从内部瓦解团结。
而李琦的拒绝,无疑被视作一种潜在的“工贼”行为。
尽管他尚未开工,却已犯了“不肯站队”的原罪。
小雷石额头上的细汗已经足以展现他的担忧,要知道当初他搞牌照都没有当回事,但现在这种“小事儿”反而有些慌了手脚。
“呼——”
李琦长长吁出一口气,“我明白了,你放心,我会认真考虑的。”
如果对方好好邀请,或许他还会考虑。
但若来硬的?
对不起,我最喜欢的就是你们来硬的。
莫名的,李琦身上的血竟然有些沸腾…
…
…
ps:感谢“爱吃八大馇的苍鹿童子”、“用户名”等书友的打赏,书的完读还在继续上升。
感觉还不错的书友不妨给个评论。
优书网